为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有吸引力
为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有吸引力
给一个2岁的幼儿一件玩具,他的兴趣能持续几分钟;给一个4岁的幼儿讲故事,他的专心能维持12分钟。但当孩子到了6岁,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
孩子专注力不强,注意力分散,通常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注意力漂浮不定,专注的目标会经常转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于“白日梦”而忘记眼前的事情。后者其实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将注意力放错了对象。
浩浩是一个好动的孩子,上课时间与下课时间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即使明知老师已经在注意他,但他还是忍不住要回过头去看他后面的同学在干什么。
下课后,老师问他:“你上课时不是好好的吗?为什么要回过头去看别人呢?”
浩浩摇头晃脑地回答:“也没什么,就是忍不住往后看一下。”
老师接着问:“后面有什么,值得你那么想去看呢?等到下课了再看不行吗?”
“我也不知道我想看什么,只是觉得老盯着前面累得慌,动一下脑袋挺舒服的。”浩浩答道。
虽然妈妈也屡次严厉批评浩浩“三心二意”的毛病,可是他就是改不了。妈妈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一刻也不能静下心来,可是医生检查过以后说,浩浩非常健康,根本没有多动症。
许多孩子在学习上注意力不集中,为此家长忧心忡忡。很多家长甚至像例子中的浩浩妈妈一样,认为孩子得了多动症。其实,家长的这些忧虑是没有必要的。要知道,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的。家长要求4~5岁的孩子像大人一样安安静静地伏案学习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是不太可能的,孩子组织和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这并不是说家长就可以忽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是要家长适度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造成孩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
1.疲劳
孩子神经系统的功能还未充分发展,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或从事单调活动,便会产生疲劳。此外,睡眠不足也是造成疲劳的另一重要原因,有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作息规律,孩子缺乏严格的生活制度,经常因为写作业太晚或者玩得太晚而导致睡眠不足。孩子感到疲劳之后大脑会自然出现“保护性抑制”,起初表现为无精打采,随之注意力开始涣散。
2.不善于转移注意力
孩子注意力的转移品质还没有充分发展,因而不善于依照要求主动地调动自己的注意力。例如,孩子在听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可能受其中某些情节的影响,注意力难以迅速地转移到新的活动上去,因而从事新的活动时往往还“惦记”着前一活动,从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的现象。
3.无关刺激过多
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中注意”是指有意注意,即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与之相对的是无意注意,即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孩子的意志单薄,所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新奇的、多变的或强烈的刺激物所吸引,加之孩子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受无关刺激的影响。例如,教室的布置过于繁杂,环境过于喧闹,甚至老师的服饰过于奇异,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能把注意集中于应该注意的对象上。
4.看电视过多
电视是注意力杀手,长期看电视的孩子习惯了电视的流动画面,所以在学校课堂上就不习惯静静地听老师讲课。很多家长现在都选择用平板电脑或学习机来辅导孩子学习,但是这是被动型的学习方式,没有互动,既不利于对孩子创造思维的培养,也会导致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迟滞。
5.没有指导
家长如果只是把过多的玩具和书籍扔给孩子自己去玩,没有加以指导,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因为孩子一般会很快地厌倦玩具和书籍,不断地换玩具,一本书一本书地乱翻。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就形成了。
方案 提高孩子注意力这样做
1.提高孩子注意力,家长应该做什么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应该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培养方法应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于1~2岁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他讲故事,故事要短,语言要符合儿童的特点,给他们看的图片要色彩鲜艳。对于3~4岁的孩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游戏,讲的故事应该生动有趣、有一定故事情节。对于5~6岁的孩子,家长可以提出要求让他坚决按时完成某项工作,或者讲完一个情节较复杂的故事让孩子复述,教孩子唱歌、练习画画等,都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具体可以按照以下几点进行。
(1)帮助孩子明确目标。家长要让孩子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只有让孩子明确了远大的目标(更有乐趣、有价值、有实现的可能) ,才能培养其注意力。
(2)培养孩子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某一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家长应鼓励孩子把兴趣向纵深发展,切忌一时兴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让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在游戏、学习及家务劳动中,家长应尽量保证孩子进行有目的、有意识、有始有终的活动。这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还有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和孩子下棋,并带一点比赛性质,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竞争的精神。
(4)做好孩子的“后勤”保障。家长在孩子学习时,尽量避免环境因素干扰,分散其注意力。如孩子的书房不能布置得过于花哨,家长看电视、听音乐、与客人谈话的声音不要太高,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饥饿、吃得过饱、疲乏也是导致孩子注意力涣散的常见原因,家长要有针对性的做好“后勤”保障。
2.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孩子可以做什么
(1)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孩子无论是因为用功学习还是玩游戏,晚上都不能太晚休息。因为孩子的主要学习任务应该在白天完成,晚上睡晚了,白天就会无精打采,必然效率低下。所以,千万别让孩子做“夜猫子”,要做“百灵鸟”,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养足精神,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
(2)学会自我减压。孩子的学习任务本来就很重,老师、家长的期望又给孩子的心理加上一道砝码,再加上有些孩子自己对成绩、考试等也看得很重,无疑给自己加压,必然不堪重负,变得疲惫、紧张和烦躁,心理上难得片刻宁静。因此,要让孩子学会自我减压,别把成绩的好坏看得太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平日努力了,付出了,必然会有好的回报,不必有太大压力。
(3)做些放松训练。舒适地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然后向身体的各部位传递休息的信息。放松从双脚开始,经过脚踝、小腿、膝盖、大腿、躯干,到颈部、脸部、头部,全面放松。这种放松训练的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较好地掌握,而一旦掌握了这种技术,孩子会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达到轻松、平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