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休息,也是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渠道
好好休息,也是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渠道
“能收能放,劳逸结合”,午休是孩子在繁重的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列宁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午休之后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
午休是最佳的“健康充电”也是提升专注力的有效方法,午睡对孩子恢复体力,下午上课集中注意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姗姗最近家庭作业完成得不是很好,作业写得慢,还错误百出。妈妈问姗姗怎么回事,姗姗回答说:“我上课没听到老师讲。”
“为什么没有认真听老师讲课呢?”
“我一到下午就老想睡觉,集中不了注意力。”姗姗答道。
妈妈没有再追问姗姗,询问了姗姗的班主任老师,才发现原来是姗姗最近迷上了看故事书,班里好多同学互相借着看,姗姗也就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来看了,结果丢失了午休时间,下午上课便没有了精神。
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专家说,午休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自我保护的方式。人体除夜晚外,白天也需要睡眠。在上午9时、中午1时和下午5时,有3个睡眠高峰,尤其是中午1时的高峰较明显。也就是说,人除了夜间睡眠外,在白天有一个以4小时为间隔的睡眠节律。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午休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孩子养成午休习惯好处多
1.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经过一个上午的活动、学习,孩子的体力和脑力都消耗了不少,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午休就起到了补偿能量的作用,可以使孩子的大脑及身体各个系统都得到放松与休息,帮助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首先它可以让孩子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消除白天的紧张、疲劳,弥补夜间睡眠不足造成的影响,从而提高下午的学习效率。对于正处在身心发育重要阶段的孩子来说,午休对身体的成长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高免疫力,改善功能
午睡虽不是主要睡眠,且时间短暂,但它所产生的效应却不容忽视。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对改善脑部供血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学习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午睡还具有增强机体防疫功能的作用。德国精神病研究所的睡眠专家发现,午睡可有效刺激体内淋巴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跃性,从而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3.缓解紧张情绪,平衡心理
研究表明,午休是缓解紧张的有效办法,它能有效地帮助人们保持心理平稳。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发现,午睡可改善心情,降低紧张度,缓解压力,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更是发现,每天午睡还可有效赶走抑郁情绪。当睡眠时,不但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受到保护抑制,得到休息,同时身体各部分也能得到全面的休息,使全身肌肉放松,缓解紧张情绪。
方案 让孩子科学午休这样做
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午休条件
家长在孩子午休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孩子洗干净手和脸,换上宽松的衣服上床。
睡前半小时,孩子不宜剧烈运动,散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睡前让孩子在户外散步,大脑会更清醒,心情会更舒畅。家长可以在饭后稍微带孩子在小区里散步20分钟,呼吸新鲜空气,在草坪上玩耍,观察花园里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或在台阶上坐一会儿,晒晒太阳,互相聊一聊,自由交流,为午睡做准备。
如果孩子不容易安静下来,可以在午睡前做一些小游戏或者讲一些故事,让孩子情绪稳定,安静入睡。可以选择让孩子玩一些益智的游戏,像手指套圈、串珠、插鱼鳞和拼图等,这些有趣又安静的小游戏可以使孩子原来高涨的情绪快速稳定下来;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中生动的情节能深深吸引着孩子,能让孩子很快安静下来。
2.用正确的方法安排孩子午休
午休也需要讲求一定的科学方法,否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消除疲劳、恢复精力,还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身体伤害。
首先,午饭后,孩子过饱时不要强迫孩子入睡。因为刚吃完午饭,孩子的胃内充满了食物,消化功能处于运动状态,如果这时午睡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不利于食物的吸收,长期这样会引起胃病,同时,也影响午睡的质量。
午休要注意睡觉姿势,一般认为睡觉正确的姿势是以右侧卧位为好,因为这样可使心脏负担减轻、肝脏血流量加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代谢。但实际上,由于午睡时间较短,可以不必强求卧睡的偏左、偏右、平卧,只要能迅速入睡就行。将裤带放松,便于胃肠的蠕动,有助于消化。如果是趴坐在桌子上午睡的话,最好拿个软而有一定高度的东西垫在胳膊下,这样可以减小挤压,比较容易入睡。
3.合理安排孩子午休时间
午休的时间不宜过长,以10~30分钟为宜。因为研究表明,人的睡眠是由浅睡眠和深睡眠两个阶段周期性循环交替的。如果孩子入睡超过30分钟,便会由浅睡眠进入深睡眠阶段,这时大脑的各中枢神经的抑制过程加深,脑组织中许多的毛细血管暂时关闭,流经脑组织的血液相对减少,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少,若在此时醒来,孩子会感到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