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运动,共同增加专注力

陪孩子一起运动,共同增加专注力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孩子在上课时注意力更集中,集中时间更长。而且特定的运动项目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从而让孩子写作业和做事的时候更灵活、更专心、更高效。

写作业时老是动来动去,不能专心致志;听课时小动作不断,集中不了注意力……这可能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不少家长对此束手无策。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研究中发现,每当参加完体育活动后,孩子们学习时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成绩也会更好。这些体育活动包括体育课、课间活动及放学后的体育运动等。

而且,通过各项运动,比如走直线、踢球、跑步等,还可以改善孩子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运动能力分为大运动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在大运动中,孩子的各部肌肉、神经和感官都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想要完成的动作,也就是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要好。如孩子跳绳时,眼要看,手要摇绳,脚要在准确的时间起跳,这些配合都要经过大脑的指挥才行。而在精细动作中,比如折纸时,孩子的眼睛和手都要配合起来,才能折好纸,这就叫“感觉统合”。感统失调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动作笨拙、注意力不集中,而解决感统失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运动。所以,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增强其运动能力不可少。

方案 让孩子在运动中提升注意力这样做

1.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首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建议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给孩子灌输运动的好处。如果孩子在运动中表现较差,有所退缩,家长还要多鼓励,让孩子增强信心。同时,尽可能多地给孩子安排运动的机会,保证充足的锻炼时间。另外,家长的支持和陪伴是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最大动力。家长想提高孩子的运动积极性,可以身体力行,陪孩子跑跑步、做做操,周末进行一场家庭羽毛球赛,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兴趣。如果平时孩子的功课忙,家长可以利用假日进行爬山、远足等活动,全家人在缓解压力、舒缓视疲劳、放松心情的同时,达到很好地提升注意力的效果,因为孩子往往会在轻松的、感兴趣的活动中集中注意力。

家长也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些室内游戏,比如玩“开飞机”。家长先让孩子模拟一架小飞机,两臂侧平举当作飞机的翅膀,然后开始小跑,时而直身跑,时而弯腰像飞机一样下降俯冲。跑的速度因年龄而异,不要太快,以免摔倒。家长在孩子跑的过程中不断地给孩子指令,比如“飞机升空”“飞机下降”“飞机左侧转弯”等,既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又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

2.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天在绿树成荫的公园里散步20分钟,可以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当孩子融入自然时,他身体所有的感官都会被激活,大脑会变得更有活力,孩子会更专注、更集中注意力地将某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具体说来,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1)清晨多带孩子到户外做运动。经过一晚上的睡眠,孩子的大脑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带着他到户外做做运动,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唤醒大脑,使之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当中最美好的时光,如果孩子将它浪费在了被窝里,将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2)周末带着孩子到郊外游山玩水。郊外的田野、草地、树林和山水,都可以放松孩子的身心,使他真正高兴、活泼起来。孩子的心情变好了,又呼吸到了没有污染的新鲜空气,他的头脑自然就会变得灵活起来,注意力当然也会提高。所以,家长不妨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去郊外野炊、采摘、挖野菜、放生……这些活动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提高他的注意力。

(3)节假日带孩子畅游名山大川,饱览美景。假期,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到有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旅游,让他有机会领略名山大川的风采,有机会饱览各地的自然美景,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迷人魅力。在美景中,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吸引,思维会变得更加清晰,就连感受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在大自然这位高明的“老师”和“培训者”面前,孩子会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

(4)引导孩子多亲近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当孩子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有了好奇心时,孩子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动植物身上,观察它们的变化,注意它们的动态,而孩子的这些自觉行为,将是对他的注意力最好的训练。所以,家长平时可以引导孩子多去亲近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以引起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注意力的目的。

(5)教孩子爱护大自然。美丽的自然需要人类的呵护,家长在引导孩子去感受大自然无限美好的同时,也有责任教导他去爱护大自然。当然,爱惜和维护大自然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过程,同样有助于提高他的注意力。比如,当家长带着他为倾倒的花木支起架子时,当家长带着他救护小动物时,当家长带着他栽花种树时……他都会变得十分认真与专注,而这也正是对孩子的注意力最有意义的锻炼。

3.不要干预孩子的运动兴趣

孩子的好奇心很强,常常会心血来潮,突然对某项运动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这时,家长不要打击他的信心,而是鼓励他去尝试,如果孩子喜欢这项运动,就应让其坚持下去。如果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功利地觉得某项运动能起到较好的锻炼效果,就强迫孩子去参加,反而容易引起其厌恶情绪,孩子运动时的注意力也会变得分散、无法集中。

东东是三代单传。从他一出生,全家人就当宝贝供着,走到哪儿都有大人跟着。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淘气、爱活动的时候,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总是寸步不离地看着他:跑跳容易出汗,别累着;踢球容易伤胳膊伤腿,别出意外;滑梯、攀登架容易摔着,太危险不能玩。东东只能在家人的羽翼下,做点轻微的活动。

慢慢地,东东越来越不爱运动,每天都窝在家里,除了看电视就是看卡通书,很少出去跟小朋友们一起玩。而且由于大人们总是对他照顾的无微不至,四岁的东东甚至不会自己穿衣服。

像东东家长这样“无微不至”,对东东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事无巨细地包办,会让孩子慢慢地对大人产生依赖感,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而且,东东家长干预孩子的运动兴趣,直接导致孩子身体不健康不说,还让孩子对新鲜事物失去了兴趣,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注意力分散,无法集中。

4.培养孩子长期锻炼的习惯

孩子做事往往缺乏自觉性和毅力,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容易转移,而体育锻炼是一场“持久战”,如果家长放松对孩子的监督提醒,孩子就可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偷懒情况,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每天能让孩子运动1小时固然最好,但如果孩子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家长可以和孩子制订一个运动计划表,平时适当减少运动的次数,周末延长一点运动时间。定期定时完成锻炼,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