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考模式,教孩子适当跳过
改变思考模式,教孩子适当跳过
上课钻牛角尖是一种注意力不能及时转移的毛病,孩子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避免这种现象,遇到不懂的地方先记下来,课后再问,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有些孩子在课堂学习中喜欢死钻牛角尖,遇到一点听不懂的地方就要停下来想半天,结果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一点也没听进去。
牛牛上小学四年级,从小就有个毛病,什么事都喜欢钻牛角尖,尤其在学习上。看书的时候特别爱抠字眼,恨不得把一句话拆开了、揉碎了读,最后弄得一个简单的词,一个简单的句子都读不懂,效率极其低下。
由于自己的纠结,牛牛每天都闷闷不乐,心情烦躁,想起学习就害怕,对自己的学习一点信心也没有,甚至对学习感到厌烦。
在课堂上钻牛角尖是孩子常见的问题,也是孩子必须戒除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而一个劲地想,很容易破坏听课的连续性,导致思路不连贯,因为老师不会因为某一个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停止讲课,等孩子从“牛角尖”中醒悟过来,可能就听不全、听不懂老师后面讲的问题了。
孩子在课堂上钻牛角尖不仅会浪费大量时间,耽误正常的学习进程,还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孩子在上课时一定要学会紧跟老师的思路,不走神,不掉队,不钻牛角尖,遇到听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暂时搁置,留到课后去解决,始终保持思维的灵活性和听课的连续性。
方案 让孩子不钻牛角尖这样做
1.和孩子交流分析“钻牛尖角”是否有意义
对孩子“钻牛角尖”不该一概而论,要跟孩子一起分析,他所坚持的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意义,那家长应该给孩子积极的支持,帮助他尽快地解决问题,从牛角尖中尽早钻出来。如果孩子的坚持没有意义,就要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件事情是在浪费时间与精力。
爱钻牛角尖的孩子往往固执己见,不容易听进别人的意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要让孩子在课堂上不钻牛角尖,放弃自己的固执想法,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时,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与客观,让孩子学会看到事物的不同面,逐渐明白事物的多面性与世界的多元性。另外,避免把自己片面的观点灌输给孩子,要拓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接触生活,引导孩子学习辩证思维,提高孩子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2.不要盲目鼓励孩子的仔细和认真
孩子爱钻牛角尖,和他的自身个性特征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孩子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过分追求完美,做事情时会反复思索、反复检查,平时会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循规蹈矩。他们的这种过分“兢兢业业”的态度有时会被认为“认真、仔细”,被家长过分地表扬,于是孩子把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带到了生活、学习中。
一般情况下,这种性格的孩子其家长也是追求完美者,或者对孩子管教都比较严厉和苛刻。受家长的影响,孩子做事小心谨慎,生怕会做错了什么事情而受到惩罚。因此,对于孩子过分的仔细和认真,家长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不要将之误认为优点而盲目加以鼓励,自己在生活中也不要过分地追求完美。
3.教孩子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有的时候,孩子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就不信我今晚做不出这道题”“我就不信我考试老是超不过他”“我一定能考班级第一的,我不允许自己第二”等。这是孩子对自己的一种期望,本不是什么坏事,但过了头就属于钻牛角尖了,容易陷入失败的境地。
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遇到学习、生活上的难题时,换个角度来思考、解决。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自寻烦恼,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方法一定能找到的。
4.让孩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道理,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缺点,要学着接受自己身上的缺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人、对事、对己都不必求全。家长要告诉孩子,课堂上有些问题没听懂是正常的,有些题会做错也是正常的,要改变对现状的看法,无条件、无成见地正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