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主制订目标,他会更具能动性
让孩子自主制订目标,他会更具能动性
没有目的地的行走,既不能使行路人感到愉快,也不能激发行路人的动力,这样的行走没有意义,学习也是如此。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像在黑夜中摸索,没有终点和目的地,孩子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适合的学习途径。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而目标则是学习最强大的动力,也能在此条件下激发孩子的专注力。有了学习目标,才能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明确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极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小豪今年10岁,刚上四年级,头脑很聪明,却对学习没兴趣。他每天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就开始在客厅、厨房里溜达。一天,妈妈很奇怪地问他:“你在这里溜达什么啊?你还有作业没写完吧?”他才点点头,老实地回到书房里写作业。准备好晚餐后,妈妈走到书房里看小豪写作业的情况。
只见小豪搭着二郎腿,嘴里叼着笔,眼睛呆呆地盯着窗户。桌上的作业本和课本乱七八糟地摊开着,一个字都还没写。见妈妈进来了,小豪立即端坐好,紧张地对妈妈说:“我现在开始写作业。”妈妈拦住了他,问道:“为什么这么不喜欢学习呢?”小豪低头不语,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对妈妈说:“反正都是老师布置的那些东西嘛,我都做烂了,好烦啊!”
妈妈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道:“你没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吗?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是基本知识的内容,你没有想过获得更多的知识吗?”小豪摇了摇头。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不爱学习,没有自觉、主动学习的意愿,家长催促才会想到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是主动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认真地去思考,力求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读懂领悟透,而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正是孩子缺乏明确学习目标的表现。对这种情况,家长多是大声斥责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但实际上一点作用都没有,只会让孩子更加厌烦学习。只有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才能使孩子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真心热爱学习,自觉作业。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尤其是对年龄小、自制力差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这些孩子在学习中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只有当他们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才会主动地、持久地学习,学习成绩才会提高。调查显示,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自觉性强的孩子,大都能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肯动脑筋、爱提问题、能按时完成作业。而那些缺乏学习目标的孩子,学习上往往很被动,学习不专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时常常敷衍了事、遇到困难易产生消极畏难情绪,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
6.利用孩子的“热点”引导其明确学习目标
部分孩子会有一些“不务正业”的兴趣、爱好,比如女生喜欢收藏漂亮的首饰,男生迷上了手枪、汽车等,这些特别的“爱好”便称为孩子的“热点”。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的这些“热点”会影响学习,所以经常把孩子感兴趣的这些东西锁起来、藏起来,或者干脆毁掉,并且很生气地教训孩子:“还不赶快去好好学习!”家长这样做不但不能使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使孩子怨恨家长。其实,对待孩子的“热点”,家长要实行“热处理”———培养和孩子一样的兴趣,努力理解孩子的行为。
维维今年上六年级,他不爱学习,但特别喜欢汽车,不仅每种汽车的标志都能清楚地记得,而且能够很流利地说出这些汽车的出产国。
维维的爸爸对孩子的这种“热点”深恶痛绝,又不知如何对待。于是,爸爸阅读了大量关于汽车的书籍,参观了好几次车展,在做好了准备之后,开始与维维聊天。不聊学习,专门聊车,什么世界上最贵的汽车、世界上款式最好的汽车……从世界顶级的造车技术,到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聊得不亦乐乎。
在这种聊天氛围中,亲子之间的感情在一点点升温,维维对爸爸既感激又崇拜。这时,爸爸趁热打铁道:“你对汽车如此在行,说不定你将来能成为汽车研发人员呢!”
维维听了很高兴,说:“爸,你知道我为什么对汽车这样感兴趣吗?我就是想成为一名汽车研发人员。”
“真没想到你已经有这样伟大的抱负,但汽车制造行业需要的是高端科技人才,一般人是进不了这个行业的。”
“那怎样才能进入这个行业呢?”
“只有进入高等学府去深造,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在前人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才能完成你的梦想。”
说到这里,维维真正明白了:他应该好好学习。后来,维维真的考入了一所重点大学的汽车制造系,用自己的行动一点点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对孩子的“热点”进行“热处理”,其实就是帮孩子确定学习目标的过程。对于意识思维都发展得比较成熟的孩子来说,家长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目标教育,不仅容易使孩子接受,而且可以帮助孩子避免逆反心理。所以,当孩子出现痴迷的“热点”时,家长不要认为孩子是不务正业,而是要欣赏孩子的“热点”,并利用这种“热点”引导孩子明确学习目标。
如果孩子痴迷漫画,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将来能成为一名伟大的漫画家,现在就要为画漫画打好知识基础了!”如果孩子对化妆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她:“为了成为著名的形象设计师,那就从现在开始来增加自己的内涵吧!”如果孩子对军事武器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为了能够成为军事家,那就向着军校的目标迈进吧!”
方案 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标这样做
1.让孩子知道明确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就会变得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每一天的学习,更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琳琳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她学习非常勤奋,每天放学回家后,不仅会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会做一些自己购买的练习册。可是就是这样努力,琳琳的学习成绩还是不理想。
妈妈观察了琳琳的学习情况后,看出了问题所在,她对琳琳说:“孩子,你得设立一个学习目标,这样才能不浪费时间,学得更好。”琳琳不屑一顾地说:“设立学习目标?多耽误时间啊,而且有什么用呢?我每天都好好学习不就行了吗!”
妈妈认真地对她说:“你错了孩子,目标的用处可大了。拥有了学习目标,你就知道如何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以便自己能够快速达到目的。通过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目标,你的学习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慢慢地就把一个学期的学习任务完成了。”
许多孩子学习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一味地上课听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毫无目标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学习目标的重要性,指导孩子正确地制订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
2.用健康的心态为孩子设置学习目标
孩子未上学时,家长放纵孩子,没有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兴趣;孩子上学后,家长一反常态,整天督促加压,要求孩子每次都考“第一名”,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矛盾。俗话说“一口吃不出个胖子”,所以让孩子爱上学习和作业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长要明白,人和人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方法,所以家长要对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不至于对孩子的学习寄予过高的期望、提出不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而且家长还要明白,成绩只是体现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不能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孩子的唯一标准。
如果孩子已经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就更不能急于求成。家长应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多宽容,少苛求;多看亮点,少找不足。适当降低孩子的学习目标,帮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制订孩子稍稍努力就能完成的目标,然后再循序渐进。比如,孩子很少按时完成过作业,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是否能适当地为孩子减少一些作业量,这样让孩子从容易完成的量开始,然后再慢慢地提高目标。
3.根据孩子的意愿制订学习目标
在帮助孩子制订学习目标时,家长要以孩子的意愿为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根据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来制订目标,不要强迫制订一些孩子不愿意执行的目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乎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心愿,每个家长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好,所以,很多家长每天都帮孩子排满课后辅导课程以及才艺学习,却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有学习的意愿。只有主动、有意愿的学习才能让孩子发展专注力,对学习产生兴趣,被强迫实现的目标非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因不愉快的经验影响到孩子日后的学习。
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启发,或与孩子一起,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不问孩子的想法,主观地给孩子制订学习目标。
4.多给孩子自己探索学习目标的机会
家长要给孩子多多提供机会,允许孩子自己去探索,并在探索中发现兴趣,享受乐趣,找到目标。
(1)多给孩子探索的机会。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让大部分孩子习惯于接受,而无法从学习中发觉自己的兴趣所在。没有兴趣,学习自然就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注意力集中。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依照他自己的方式及步调去学习与探索。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接触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机会,如音乐和艺术的欣赏、动植物的照顾、天文地理的探索、身体律动的练习等,不要预设孩子要从中学到多少东西,而是在观察中发现孩子潜在的能力,以便于日后在此方面进行深入开发。
(2)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孩子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逻辑思考能力不够成熟,因此常常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这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不用在这一问题上过分纠结。随着身心的成长及知识的增加,孩子将拥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累积很重要,也就是孩子必须要有机会练习如何做决定。
家长一方面要多给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另一方面,不要在孩子思考或做出判断的过程中打扰孩子,这对于他思路的连贯性和精神的高度集中是非常不利的。
(3)多让孩子动脑筋思考。问题可以引发孩子对于周围环境的好奇心,让他动脑思考,但提问的方式很重要。“是”或“不是”类型的问句无法真正帮助孩子进行思考,最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采用开放式的问句,如“你觉得怎样?”“你有没有什么办法?”等,以达到帮助孩子思考的目的,而思考的过程也是锻炼孩子专注力最好的时机。
5.帮孩子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学习目标如果过于遥远和庞大,往往难以激励孩子即刻采取行动去实现。因此,家长应该告诉孩子把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好具体到每一天需要完成的目标。比如孩子想要学好数学,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那么具体到每一天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学习完一节新知识要进行总结,并且做适当的习题来巩固知识,把知识完全搞明白,并与之前学的融会贯通起来。
没有小目标的实现,大目标就失去了支撑。家长在帮助孩子确立远大的理想后应该指导他从小目标开始做起,让孩子感受到实现小目标是通往远大理想的必由之路,每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在通往成功的阶梯上又上了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