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戒掉拖延症
帮助孩子戒掉拖延症
效率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一个优秀的人,往往有着很高的办事效率。一个拖拉的人,不能做自己时间的主人,会使得自己的计划、理想在拖拉中落空。孩子正是学习和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家长非常有必要让孩子克服拖拉的习惯。
很多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之外会发现孩子依赖性很强,慢慢养成做事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华华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聪明活泼,惹人喜爱,但是在做作业这个问题上却总让妈妈头疼不已。华华妈妈说:“华华写作业太拖拉,你得时刻盯着他才会做。而且他的注意力一点也不集中,有什么声音他都得跑去看一下。我每天工作特别累,回家还得看着他。这些天他还学会了撒谎,叫他做作业,他要么说做完了,要么说没作业。”
有些孩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不着急。举手可办的事情,就是拖着不肯做,做作业十分拖拉,明明1小时就能完成的功课,偏要熬到深夜。有时甚至要家长代写,帮忙收拾残局。虽然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
其实,孩子写作业拖拖拉拉不仅是学习能力不足的表现,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拖拉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孩子的一种逃避行为,具体表现为不喜欢的事情就拖拉,喜欢的事情立马行动。比如,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绝不会拖拉半天不去接触。为什么?因为他喜欢,而且对礼物充满了好奇。而面对学校的作业时孩子往往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表现,其中有很多原因。最直接的也许就是孩子们对作业不感兴趣。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一种抵触情绪,不愿去面对,就会拖拉,拖到无法再拖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去完成。
所以,对孩子拖拉的问题,家长需要理性认识、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指责,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内因和外因,科学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培养他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孩子拖拉成性有原因
1.生理原因
每个人天生的性格气质各不相同。有些人是多血质的,天生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有些人是胆汁质的,反应非常迅速,但准确性差;有些人是黏液质的,安静稳重;有些人是抑郁质的,反应迟缓。先天气质后天改变的幅度非常小,非得要把一个抑郁质的人培养成多血质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孩子的拖拉是由本身的性格气质决定的。孩子太拖拉首先要考虑生理上的原因。年龄过小的儿童因为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神经连接还不完善,导致反应较慢。此外,天性安静稳重的儿童做事也容易拖拉。
2.学习障碍
大多数做作业拖沓的孩子看上去很聪明,思维也很活跃,可一开始写作业,就显得心烦意乱。家长要了解,写作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视觉和动作协调配合的能力,所有的作业材料都必须通过视觉来做文字的处理,这是材料输入的过程;同时还要有手的动作,这是输出的过程。
输入和输出过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孩子视觉、动作统合能力落后于自己的实际年龄,不足以应付大量的抄写任务,那么做功课的速度就会明显下降,再加上小孩子本身在自我克制方面就比成人要差,学习往往凭兴趣,所以做作业时一旦有点别的刺激,就会出现左顾右盼、拖拖拉拉的现象。当孩子出现上述问题时,家长应该考虑到孩子在视、动统合方面可能存在着能力的落后,一旦“确诊”,可以通过系统的训练克服学习上的障碍,补救或提升学习能力。
3.外界因素
孩子拖拉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物质丰富,干扰太多导致的。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高效地学习,家长要给孩子学习创造一个单纯安静的环境。将孩子书桌上的玩具和图书都收起来,只放做功课必要的几件文具,并且在孩子做功课期间,家中电视和音响声音不可过大。
4.负担过重
现在的孩子生活水平高了,学习条件好了,可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切,老师教学压力过大,给孩子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了。学校里有听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回到家,还有家长布置的没完没了的练习题。有些孩子刚开始上学,聪明伶俐,爱读爱写,完成了作业以后,爷爷奶奶督促背诵,饭后,爸爸妈妈考查听写。所有的节假日里,排满了孩子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弹琴、画画……短时间内,在亲人的鼓励中成长,苦中有乐。可是随着时间增长,家长的期望值变高,孩子学习的难度加大,所受的批评变多,表扬变少。直到有一天,孩子疲惫了,无法完不成这些作业,于是,孩子希望得到的快乐游戏、自主活动没有了,甚至于连以前经常萦绕在他们耳边的赞扬也没有了。就从这一刻起,恶性循环开始了,不再有早些完成作业的希望,不再有做好作业的愉悦,横竖都是做不完的作业,索性边做边玩,做到哪儿算到哪儿吧!久而久之,做事磨磨蹭蹭的习惯就养成了。
5.家长溺爱
小心服侍、百般疼爱是当今很多家庭对待孩子的共同方式。具体表现在:早晨亲亲摸摸,拉出被窝,穿好衣裳,挤了牙膏,喂了早餐,送进学校;中午接进大门,端上饭碗,又哄又劝,吃完午饭,又拍又打,洗了手脸,整好衣服,再送学校;晚上一进家门,就说好累,书包一扔,打开电视,就势一躺,说是换脑,又催又哄,打开书包,作业摊开,家长陪着,好不容易,作业完了,家长赶快,整理书桌,倒好热水,刷牙洗脚,家长包了。以上所说,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不是瞎说。而所溺爱的这些孩子,却并不理解家长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事事依赖家长,起床慢,走路慢,作业慢,直到拖拉得让人头痛。
6.沉迷电子游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教媒体走进了学校,走进了家庭,这当然十分可喜。但与此同时,电子游戏也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进入了孩子的生活。如果缺少了家长、老师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会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当孩子的头脑里装满了游戏,学习成为一种疲累的时候,他们怎么会精力充沛、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时,做作业费时、质量差,做事磨蹭,也就成了孩子的特点。
方案 帮助孩子摆脱拖拉习性这样做
1.让孩子承担拖拉所导致的后果
让孩子承受拖拉造成的后果,不要替他们做什么,也别总是提醒他们。如果孩子忘记按时做某件事,或者做事拖拖拉拉,之后又为最后期限的到来或发生的后果担心,同情地听他们诉说,但不要帮他们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弥补。许多孩子只有自己承担了事情的后果才会改正。
2.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不良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来自于家庭的教育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家长平时做事要干净利落,做家务、做事情、吃饭等都要讲究效率,给孩子做出表率。当孩子出现拖拉的习性时,家长首先要在家庭中及时并坚定地给予纠正。比如吃饭,家长规定孩子要在18分钟内吃完,那么家长首先要做到,18分钟一到就收拾碗筷,不给他吃了,不论他怎么请求都不行,也不给他零食,到了下顿饭才允许他吃,下次肯定吃得快。
3.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
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节奏,养成孩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做他该做的事情。如8点钟上学,那么家长在1小时之前就要叫醒孩子,让他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家长责备越多,孩子压力越大,动作越慢。有些准备工作可隔晚做好,如留心气象预报,准备好雨具等。孩子的玩物、吃食等物品,应该提前准备好,可以不要在早晨做的事,尽量不要在早晨做。
4.与孩子沟通交流
家长经常与孩子交流,建立共情沟通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不断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孩子喜欢什么,能做好什么,发现孩子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每一次灵光闪现,鼓励他、激发他。孩子拖拉,不愿意干什么事情,一定有其原因。如果遇到孩子的抵触心理、反感情绪,家长都要多份耐心少点牢骚,多份细心少点抱怨,用心和孩子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发现孩子、了解孩子、找到孩子不愿意做事的症结所在。
5.激发孩子的兴趣
(1)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孩子广博的兴趣。广博兴趣和中心兴趣是一个良好兴趣品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兴趣品质是既博又专,专博结合的。现在,孩子的学习负担偏重,这对孩子兴趣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家长应该走出只重视智育或考试成绩的怪圈,为孩子多创造一些条件,鼓励并调动孩子,使孩子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一方面要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广博兴趣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和组织者;另一方面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努力培养中心兴趣。
(2)培养孩子稳定而有效的兴趣。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在这方面,个性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对事物缺乏稳定的兴趣;有些孩子则有稳定的兴趣,凡事力求深入,锲而不舍。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兴趣的效能也是兴趣的重要品质,只有培养孩子形成稳定又有效的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激励孩子掌握知识,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3)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提高兴趣的效能。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地位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越强的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发挥得越好。心理学家也认为:成就动机越强的孩子,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越强。可见,成就动机强,可以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的、起作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