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更重要,引导孩子专注练习
课后练习更重要,引导孩子专注练习
孩子在写作业时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一心一意,直接影响着作业的效果和效率。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在他们的意识里,还没有“责任感”这样的认识。
“孩子学习就像给我学似的。”一位小学生的妈妈说,只要她不坐在身边,孩子写作业就特别慢,时不时地搞些小动作。为此,每天晚饭后,她不得不和孩子一起坐到书桌前,监督孩子做作业,结果弄得自己和孩子都很疲劳。
“我的孩子9岁,上小学4年级,写作业总是拖拉,边写边玩,写一会儿玩一会儿,周末的作业总是拖到周日下午才写。”另一位家长也正为此苦恼。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爱做作业的问题。围绕着做作业的问题,家长可谓伤透了脑筋,有诉不完的苦,说不尽的累。有的家长哄着孩子做作业,有的家长打着、骂着孩子做作业,结果却并没有什么用。事实上,孩子不能专心写作业有其内部原因,家长要仔细分析孩子的情况,找到原因,找出方法,帮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在写作业上。
孩子不能专心写作业的原因
1.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
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反映到作业上表现为影响作业态度,不能专心写作业。具体表现为精力、体力不耐久,容易疲劳,因此作业量大时就支持不住,容易厌倦,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也还没有完成,大脑尚未完全成熟,因此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兴趣广泛且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
2.喜新厌旧,缺乏一贯性
在新学期开始,换了一位新老师或换一本新练习本时,孩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新鲜感。作业比较认真,书写比较工整,错误也较少,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退,孩子的作业态度逐渐变为敷衍,不再专心写作业,书写逐渐变得潦草。
3.目的不明,持任务观点
很多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不正确,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把作业看成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做作业”时,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老师叫我做的”。而且孩子对待作业的态度还以老师的要求为转移:要求严格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孩子不敢“怠慢”,要求不严格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就马虎从事;老师容易检查的书面作业,孩子认为非做不可,老师不好检查的非书面作业,如观察事物、参观访问、预习课文等,则认为可做可不做。
4.畏难懒惰,不愿思考
有些孩子做作业怕动脑筋,怕难题,对一些综合型、应用型的作业,如作文、数学应用题等有畏惧情绪,看见就头痛。因此很容易产生拖延的心理,用各种小动作来缓解这种畏惧,无法专心作业。
5.对不同学科的作业持不同态度
有些孩子只重视主科,例如语文、数学作业会认真完成,而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等所谓的副课就不那么上心了,总是能不做就不做。还有部分孩子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感兴趣的学科作业上,做起来比较主动认真,而对不喜爱的学科作业则敷衍了事。
方案 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这样做
1.给孩子制订作业计划
家长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和老师沟通来了解孩子作业的数量多少、孩子完成作业的质量怎样、孩子在学校近来的表现如何。目的就是通过老师了解孩子在哪里需要帮助,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帮助他制订一个行得通的作业完成计划。
2.和孩子一起分析时间利用的情况
找一个适当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他的时间利用情况。家长可以向孩子要一张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耐心而细致地帮助孩子分析:哪些作业能够在学校里利用自习或其他时间完成,而哪些作业又必须要带回家里做。帮助孩子培养一回家就先写作业的习惯。
3.确定一个固定的写作业时间
给孩子确定完成作业的一个比较固定的时间,并且在这个时间段里,家长尽量不要打扰孩子。
有的家长忙着做饭,发现调料不够了,就叫正在做作业的孩子去买。这样做很不好,因为这种行为会打断孩子的思路,孩子买回来后可能要经过好一阵子才能从刚才的活动中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作业本上来。而且,这样的行为会给孩子一个信号:做作业的时间也是可以用来做其他事情的。家长让孩子帮忙做家务,应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间以外。
有的家长爱子心切,孩子写作业时一会儿端杯果汁,一会儿送个面包,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这是对孩子的一种干扰,打断了孩子写作业的连续性。想给孩子吃东西,最好等孩子写完作业再给他。
总之,家长一定要给孩子特别明确的信号:做作业的时间就是用来完成作业的,不能用于做其他事情,这个纪律大家都要遵守。孩子会从家长的做法里明白观点,对写作业的时间予以重视,对完成作业这件事情予以重视。
4.给孩子指导作业要适度
有时孩子基础不够好,做作业时确实需要家长的指导,但是,在指导孩子做作业时,有几点需要家长注意:第一,忌“陪读”,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三心二意,即使孩子不需要指导,也坐在旁边监视,这样做可以理解,但这种“陪读”会使孩子紧张,不利于学习;第二,忌“指指点点”,有些家长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作业有误,马上就指出来,这样做会阻碍孩子独立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不时打断孩子做作业,也会让孩子无法从头到尾集中精力;第三,忌“代劳”,有些低年级孩子的家长怕孩子做不好作业,常常代替孩子完成作业,小学生的作业往往是一些打根基的内容,家长的“代劳”会削弱这种根基。
家长应该和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他的作业问题。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遇到难题时家长也不要急着给答案,要先给予提示,让孩子思考如何做,当孩子弄懂后,再出些类似的题目让其巩固。做完作业后,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查出错误之后,让孩子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检查作业的能力。而且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家长陪在孩子身边做作业的时间要缩短,要培养孩子不管家长有没有在身边,都能够自我约束的习惯。
5.让孩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家长要告诉孩子他自己有能力处理作业中的问题,如果实在不能处理,在学校可以问老师,老师会给他帮助。如果回家后发现有问题,除了问家长,也可以向别的同学虚心求教。家长不要对孩子随叫随应,成为孩子写作业时依赖的对象,这样只会使孩子更不愿动脑筋。
6.让孩子和同学一起完成作业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孩子和住在附近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同学一起完成作业。从同龄人身上,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找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地说哪个同学这好那好,都不如孩子亲眼目睹来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