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效率翻倍
劳逸结合,效率翻倍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学习、写作业不能一味地死用功,带着疲惫的身体学习只能是事倍功半,张弛有度、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效率。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疲劳会让孩子的注意力涣散,降低学习和写作业的效率。如果孩子长期打疲劳战,经常写作业至深夜,不注意休息,缺少睡眠,往往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从而影响整个人体的正常功能。另外,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也有一定限度,如果不劳逸结合,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缓慢等。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提醒孩子写完一阶段的作业就休息一会,想方设法预防和缓解孩子的疲劳,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写作业的效率提高。
方案 写作业疲劳这样做
1.建立合理的作息时间,学会休息
孩子学习疲劳,写作业速度自然慢,预防孩子学习疲劳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建立起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时间。睡眠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而且是不可取代的一种良好的休息方式,人在睡眠时,体内各器官的代谢活动降低,大脑皮层由兴奋转为抑制,耗氧减少,有利于血液中养料、氧气的自我补给,积聚精力,既保护了神经细胞,避免过度疲劳,又促进了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一般来说,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的休息时间也不一样,具体如下表:
除了睡眠、闭目养神等休息方式外,还要让孩子学会活动性休息和交替式休息。活动性休息又称积极性休息,如散步、打球和轻微的体力劳动等,也可以与他人聊天。交替式休息是指将各种不同性质的学科交叉在一起来学习,如语文、数学穿插复习,这样,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不仅不会疲劳,而且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所以,家长要根据环境条件、孩子的疲劳性质等,来帮助孩子选择具体的休息方式,安排合理的睡眠时间。
2.科学安排作业时间和顺序
研究表明,学习不同学科引起疲劳的程度不同。最易使人疲劳的是体育和数学,其次是语文、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再次为音乐、美术、实验等技能科学。因此,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应注意科学性,合理地安排不同学科的学习时间顺序,帮助孩子防止和消除疲劳。可以把中等疲劳值的学科作业,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作业安排在最前面写;难学、易使人疲劳的学科作业,如数学作业排在中间写;最易学且又不易使人疲劳的学科作业,比如手工作业安排在最后。
3.掌握一些缓解疲劳的小方法
在孩子写作业疲劳的时候,家长可以教给他一些小方法来快速缓解。
(1)深呼吸。深呼吸是自我放松的最好方法,不仅能促进人体与外界的氧气交换,还能使人心跳减缓,血压降低,从而转移孩子在压抑环境中的注意力,并提高自我意识。深呼吸包括从简单的呼吸、瑜伽,一直到冥想的一切活动,打哈欠也相当于深呼吸。家长可以让孩子挑选最喜欢的方法进行。
(2)湿毛巾敷脑后。孩子感到疲劳时,可以将毛巾用冷水(冬天用热水)浸湿后拧干,放于小脑两侧同时或左右交替敷,毛巾重复浸水数次,每次进行3分钟左右。能快速醒脑,提高反应和思维能力。
(3)两人互背。孩子长时间坐着学习,很容易出现腰背酸痛的症状,可以做一些有助于缓解症状的背肌加强锻炼,比如两人互背。两人靠背,两臂相挽,一人将对方背起,慢慢弯腰,然后对方也按此法背起前者,反复多次,这样可使周身血液循环加快,消除因久坐造成的疲劳。
(4)挺胸弯腰。家长可以让孩子站立,先深深吸一口气,然后挺起胸膛,接着呼气并向前屈身弯腰,做10~20次,每天做2~3次。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孩子松弛颈背肌肉,还可增强肺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