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认真观察,从内而外提升专注力

教会孩子认真观察,从内而外提升专注力

观察力是什么呢?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从观察开始。

观察力是孩子智慧的门户,科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有80%~90%是通过眼睛和耳朵吸收进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较强的观察力,他的智力、注意力都很难达到高水平。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有没有出现以下这些情况:经常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经常走在街上,却对交通信号灯的排列回想不起来;向别人介绍自己时却不知道说些什么;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短短结束。

这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造成的。要改善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提高其学习成绩,不提高观察力是不行的。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纵然是复杂的,但普遍的特点之一是观察力差。

注意力是有目的地将心理活动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的能力,是对事物和现象的警觉、选择能力,即指向和集中能力。观察力是人在观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智力,观察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目的、有注意的活动,是一种有计划的意向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察力也就是注意力的聚合。所以观察力的练习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原则

1.观察前,让孩子明确观察的目的

孩子在观察时,有无明确的观察目的,得到的观察结果是不相同的。比如,带孩子去公园,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转半天,回到家里,也说不清看到的事物。如果去之前就要求孩子去观察公园里的小鸟,那么,孩子一定会仔细地说出小鸟的形状,羽毛的颜色,眼睛的大小,声音的高低等。这样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去观察,从中获得更多的观察收获。

2.观察过程中,教孩子学会合理的观察顺序

在观察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如何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指导孩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观察。比如带着孩子去动物园看大象时,家长可以边看边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回答,如大象的身体大不大?牙长在什么地方?鼻子有什么特点?鼻子是干什么的等。只有经过家长有意识的启发,孩子才能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

3.观察过后,要求孩子口述观察结果

一般来说,只是让孩子看一看,这样的效果不太大,孩子不会太用心仔细观察。如果家长在孩子观察过后询问孩子观察到了什么,要求孩子口述观察结果,会大大促进孩子观察的积极性,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将观察过程变得更仔细、更认真。

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这样做

1.从兴趣着手,别轻易呵斥孩子的“幼稚”行为

有一天,姗姗妈妈在卫生间放了一盆水,准备给姗姗洗澡。当妈妈准备好换洗的衣服和洗漱用品时,却惊讶地发现,姗姗在洗澡盆里放了许多的玩具。如小汽车、小积木、小篮子、小塑料鸭子、小卡片等全部浮在水面上。而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看这些玩具如何在水中“游泳”。妈妈本来要训女儿,但是小家伙却高兴地告诉妈妈,自己发现小汽车是重的,会在水中沉下去,而塑料小鸭子是轻的,会漂浮在水面上……姗姗总结得头头是道,让妈妈感到惊喜。原来以前教过她的东西,现在得到了验证。于是,妈妈激动地对姗姗说:“铁在水中长期泡下去会生锈,小卡片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被泡坏。”这样一来,一些新的知识,又在不知不觉中传授给了孩子。

姗姗因为对小玩具感兴趣,喜欢观察小玩具在水里的一些细节表现,如果此时妈妈呵斥姗姗,让她住手,那么姗姗就失去了一次探索知识的大好机会,也打击了姗姗观察的积极性。所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家长要从孩子的兴趣着手,可以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特征比较明显的事物,诱导她开始观察。处在黄金教育期的孩子,往往对万事万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对观察更是情有独钟,对孩子的一些“幼稚”行为,家长千万不要站在自己主观的角度,认为这些活动很无趣而制止孩子的观察和思考活动。

2.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

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家长要身体力行地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譬如综合观察、动静观察、对比观察、顺序观察、重点观察等,在陪着孩子观察的过程中,把这些方法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

(1)方位观察法。这是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一种方法。对于要观察的事物,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以及从左到右,从外到里地进行观察。

(2)主次观察法。这是分清主要的或主体的事物,以及次要的或陪衬的事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从主到次、从大到小进行有次序的观察。告诉孩子凡是主要的观察得详细一点,凡是次要的稍微留意就可以。

(3)时序观察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按时间先后次序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例如:早晨、中午、傍晚。

(4)远近观察法。一般是先近后远,也可以由远及近地进行观察。

(5)周期观察法。这是一种常用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的观察方法。对于常见的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的生长,指导孩子进行周期性的观察。就一种植物来看,从它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过程,进行一系列的周期性的观察。

(6)动态观察法。这是专用于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即观察时,不仅要注意它的形状、大小、位置,而且要注意它的变化与活动。

(7)多方观察法。也叫多角度的观察法。就是对要描写的对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最后得出较完美的印象或较深刻的体会。例如古诗《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的就是这种观察法。值得注意的是,观察应以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一般是从整体到局部,抓顺序、抓特点、抓联系,纵横结合,让孩子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

3.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文艺活动

一些文艺活动,比如绘画、舞蹈、书法等,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另外,家长可以教孩子使用数码相机来拍摄他眼中的世界,拍摄是一件需要留意各种外在条件的事情,光线的强弱、角度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到拍摄效果。孩子在拍摄的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注意到这些微妙的细节变化,从而提高观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