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间有时候更有效率

碎片化时间有时候更有效率

“一毛钱很少,但如果世界上每人都拿出一毛钱,那将是一笔巨资。”时间亦是如此,零散的时间看似没有什么价值,但是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之后,孩子便会发现自己变成了时间的“富翁”。

日常生活中,家长有没有尝试让孩子将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呢?如果尝试指导孩子将那些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孩子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一天可以有这么充裕的时间,可以完成这么多事情!

小涛最近总是在“半瞌睡状态”中完成自己的家庭作业,以前晚上9 :30就能上床睡觉,可进入高年级后,睡觉时间一拖再拖。老师帮助小涛找原因,原来问题就出在他还在沿用低年级时的学习习惯。

以前,小涛一放学,吃完晚饭,总要看完动画片(7点以后)才开始做作业,中途还磨磨蹭蹭,逛逛玩玩,即便这样,一般半个小时就可以结束“战斗”。可年级升高了,作业量明显增多,放学时间也晚了,这时还用老方法当然就得吃时间的亏,最终导致睡眠不足,影响学习效率。

聪明的小涛最后从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那里“偷师”,争分夺秒抢时间,利用课间零散的休息时间先解决掉一部分作业,回家后任务自然就轻松了很多。

人们由一种活动转为另一种活动时,中间会留下一段空白地带,回忆一下孩子一天的流程:吃饭、睡觉、学习,孩子一天的时间基本上是被这三项活动“承包”了,然而在这三项活动的间隙里,会有很多“零布头”的时间存在。如果孩子善于利用零散时间,就像上述事例中的小涛一样,可以轻松很多,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大多数孩子认为这些琐碎的时间没什么用处,所以不懂得珍惜。例如,离出门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就什么事都不做了,磨磨蹭蹭的半个小时便打发掉了。其实,这些时间看似很少,但集腋能成裘,几分、几秒的时间汇合在一起也大有可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时间也是如此,应该利用好每一分钟。家长可以根据这些零散时间的长短,让孩子安排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如听听英语、看看书、读几段名人名言、熟悉几遍公式、记几个单词、想一想今天遇到的难题、安排一下作文思路等。

方案 教孩子善用碎片化时间这样做

1.帮孩子制作知识点小卡片

并不是埋头到书本里才叫学习,孩子不方便抱着课本、演算习题时,就需要学会“脱稿”学习。比如上学、放学路上,在车站这种通常人多嘈杂拥挤的地方,无法安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听音频又需要很大的声音,容易伤害听力,可以提前将单词、诗句、公式等写在小卡片上,让孩子在这个时间里拿出来看一看。这种方式可以随看随记,又不用联系上下文,对掌握一些小的知识点非常有效。如果孩子是跟同学一起上下学,互相之间还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讨论,这样不但能碰撞出不同的观点,还能帮助加深记忆,更有助于知识的查漏补缺。

2.让孩子随身带一本书

既然要利用零散时间来学习,什么都不带那还学些什么?所以不论是课本还是课外书,一定要让孩子随身带至少一本书,这样断断续续的零散时间才有事情可做。当然,孩子在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发现了自己的弱势科目之后,常备书本以自己的薄弱科目为宜,也可以带一些拓展知识面的、有趣的课外读本。

3.让孩子准备一个播放器

碎片时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周围的环境因素也不一定适合学习。如果在地铁、公交车上人多嘈杂,即使学习也难以全神贯注。所以家长可以让孩子提前准备好一个播放器,在学习的时候戴上耳机以防止外界打扰,可以选择轻柔的纯音乐。另外,也可以下载一些英语听力或演讲稿到播放器里,在这段时间里练习英语听力或口语表达也是不错的选择。

4.教孩子脑海重播“小电影”

每天起床时和临睡时的两个零散时间段被誉为“记忆的黄金时间段”。所以,睡觉前,可以让孩子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把今天学过的内容像演“小电影”一样复习一遍,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再把昨天晚上记忆的“小电影”重播一遍,这样学习的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