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让阅读成为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让孩子的生活离不开书,而阅读在提高孩子注意力上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如何让孩子喜欢阅读、热爱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一位家长都应该放在首位的任务。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使孩子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上”,成为令人瞩目的成功者。
身为家长,想要培养孩子,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自身修养,教孩子学会阅读必不可少。从表面上看,阅读就是用眼睛看。实际上,阅读是一个处理信息的复杂心理过程,有效的阅读要求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看”、用嘴“看”。也就是说阅读要做到“三到”,以孩子的“口到”带“眼到”“心到”。因此阅读是一项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在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是对注意力的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就是注意力的提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注意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而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决定孩子阅读技能的决定性因素。”他反复向老师和家长们叮咛:“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方法,而最重要的、能够影响孩子一生学习成就的则依赖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作用怎么说都不为过!”
孩子为什么不喜欢阅读
虽然阅读的作用已被众多有识之士所认可,然而,很多孩子还是偏离在阅读的轨道之外,家长也抱怨孩子不喜欢读书。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如下:
1.费力费神
阅读是件费眼、费脑、费神的事,而看电视、玩电脑对孩子来说是乐此不疲的。
2.没有多余的精力
现在孩子课业负担繁重,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读更多的课外书。
3.阅读习惯改变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孩子习惯了在电脑上快速浏览,快速下载,就不习惯找书或翻书阅读了。
4.孩子的知识素养不足
经典图书的行文、语言、风格、社会背景、历史风貌与孩子的认识水平是有一定的距离,孩子静不下心来,因为不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所以读不懂、看不了那些经典书籍,只会觉得刻板、枯燥。
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孩子与阅读渐行渐远。如何让孩子从现代的电视、电脑、网络中走出来,进入图书的世界中,这是每个家长都要重视的问题。孩子只有在阅读时,才会边阅读边思考,注意力相比在看电视、上网时更加集中。而注意力的集中与否,是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以及独立能力的基础。
方案 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这样做
1.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环境的熏陶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健康、干净、温暖、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所以,家长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基本的保证。
(1)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孩子早接触书。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教孩子认读文字。比如平时可以将食品包装上的文字指给孩子看,然后大声念给孩子听,让孩子逐渐了解到这些文字符号是有一定意义的。也可将报纸上的大标题念给孩子听,或者上街时,将广告牌上的内容指给孩子看,这些都是让孩子及早熟悉文字的好方法。
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专设一处学习的小天地,比如书房、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是在家里选择一处光线最好、最僻静的地方作为专供孩子学习的固定位置。在那里摆设书桌和高矮适当的凳子,最好再配备一个小书架。孩子就是这一块领地的小主人,他可以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书籍、学习用具和心爱之物。
有了场所,家长就要发挥表率作用,每天尽量安排一段时间读书学习,使孩子感觉到读书学习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生活中必然的程序,而不是家长、老师强加其身上的额外负担。日积月累之下,孩子不仅知识面宽了,而且学习的时候也不心浮气躁了。
(2)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专心读书。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安静的、无噪音的阅读环境。要让孩子安心阅读,家长首先自己要安下心来。家长必须明白,良好的学习是以一个安静、无噪音、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为条件的。因此,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节制自己,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在孩子学习时不要打扑克、打麻将;不要大声放电视、收音机、录音机;不要干扰孩子;不要在孩子面前与客人谈天论地,更不能话匣子一打开就没完没了,全然忘了孩子在学习。
(3)亲子共读,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明智的父母在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陪同孩子阅读。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家长在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孩子叙述出来,让孩子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想要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叙述过程中,当孩子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像老师对待学生似的认真纠正。有些孩子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
2.为孩子选择优秀的书
优秀的书,就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开发智力、启迪人心的优质图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孩子正处在最美好的童年,童年的天空应该飘着的是活泼、充满幻想、幼稚、淘气的云彩,应该是富有童心和诗性的。所以,孩子起步阅读的读物应该是童书,也就是那些专门写给孩子看的书,如安徒生奖、卡耐基文学奖、克里斯多奖等国际一流儿童文学奖项的书,无论是知识性、趣味性都堪称一流,是孩子能读一辈子、受益一辈子的书。
孩子很喜欢新奇且富有想象的事情,因此,引导孩子创造性地阅读无疑是有效和受欢迎的阅读训练。所谓创造性阅读,就是不停留于书本、文章本身的信息,积极调动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多设想“怎么样”。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多角度进行联想,或者对原文大胆质疑、尝试改动,使孩子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读者,也是补充信息的创造者。
3.鼓励孩子多读书,广读书
(1)培养孩子对“广义阅读”的兴趣。早在孩子开始认字之前,每每见到动画片海报,浅显的路标、布告、门牌等,家长便应停下来跟孩子一起阅读。阅读不应限于读“书”,凡是幼年时期对广义的阅读感兴趣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也会爱读书。为了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在玩耍、散步或锻炼时一起编故事,回家后让孩子再做好记录和整理。
(2)鼓励孩子广泛读书。鼓励孩子从小读书“杂”些,不但要引导孩子读故事性强的童话和小说,也要引导孩子读历史、地理、天文、社会以及与自然科学相关的书籍。事实上,一个人小时候书读得越杂,日后的知识面往往越广。
为了增加孩子的读书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家长应允许孩子借阅他人的图书,同时还应强调要好好爱护别人的书籍并尽快归还。家长不必要求孩子每本书都精读,应该允许孩子对某些图书仅作快速、粗略的“浏览”。
(3)不要轻易对孩子“禁书”。要是孩子偶尔接触到一本“坏书”,家长也不必大惊小怪,问清原由并指明“坏”在什么地方即可,当然更不应为此而打骂孩子。不要轻易对孩子“禁书”的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好书”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坏书”少之又少。
4.养成孩子坚持阅读的习惯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要日不间断,长期坚持。中小学时期是孩子阅读的黄金时期,孩子在这个时期,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致进行大量的阅读。过了这一时期,再想安心阅读、大规模阅读,也已经没有那样的条件和心境了。作为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陪着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变化。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不断重复的结果。让孩子体会到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消遣的手段,待孩子真正对书籍如对玩具一样感到兴趣盎然时,孩子便开始乐于与书为伴了。
5.别把阅读当作一种任务
小敏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妈妈每晚都会让小敏看书,而且规定必须每天看满10分钟。结果小敏双手捧着书,眼睛却盯在自己还不认识时间的闹钟上,隔一会儿就问:“妈妈,10分钟有多久,时间到了没有?”结果,每次看书都不了了之。为此,小敏妈妈非常苦恼。
妈妈是为了让小敏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才规定小敏每天都要看书。可是她这种10分钟的硬性规定,无疑就是在暗示孩子读书是一种任务,必须完成,为了完成而完成。才上幼儿园大班的小敏还没有领略到读书的乐趣,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对阅读自然也就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事,却又要完成,这就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不会爱上读书,反而会更加畏惧读书。因此,家长不能只是为了让孩子阅读而阅读,要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主动阅读,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阅读时更加专注,更加集中精神,也才会从阅读中体会到乐趣,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