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小目标,让孩子每段时间都专注
设定小目标,让孩子每段时间都专注
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目标需要分阶段完成。对孩子来说,每次完成作业都是一次目标的实现,教孩子把作业目标进行分解,分阶段完成,能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更高效地完成作业。
有的孩子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不是左顾右盼就是东张西望,一会起来上个厕所,一会出去吃点东西,效率极其低下。
洋洋今年7岁,是一年级的学生,他活泼、可爱,但是洋洋的妈妈却为洋洋的学习操碎了心。
洋洋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磨磨蹭蹭,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咬铅笔,这样写作业怎么能快得起来?一个小时的作业常常两三个小时都写不完,所以每天总是很晚才能睡觉。
老师也反应洋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还经常捣乱,很调皮,一会儿拽别人的头发,一会儿拉别人的衣服,影响其他的同学和课堂秩序。
洋洋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孩子有和他一样的状况,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这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所以注意力坚持时间比较短,一般在15~20分钟,如果让他连续做作业超过20分钟,他就会累,坐不住,容易走神。写一个字走神5分钟,当然作业就慢慢吞吞了。对于这种情况,家长最好让孩子分段写作业,根据时间把作业分割成几个阶段,让孩子在每个阶段的有限时间内都能集中注意力。
方案 分段写作业这样做
1.允许孩子做一会儿作业,玩一会儿
鉴于孩子注意力短的特点,家长应该允许孩子做一会儿作业,玩一会儿。孩子在专心写作业的时候,大脑神经系统在高速地运转,但是十几分钟后,大脑的葡萄糖就开始供应不足了,如果孩子不主动停止工作,就会对大脑产生压力,大脑为了转移压力,就会指使孩子去玩,玩了一会之后,身体里的血液就会循环到大脑,补充葡萄糖,孩子也就有精神了。因此,孩子写作业慢并不一定是孩子贪玩、不用功,而是他的生理特点使然。
所以,家长要主动让孩子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以往的作业持续时间,帮孩子确定做作业的时间和玩的时间。家长要注意观察,当孩子很用功地做了一会作业后,最好是在孩子疲劳前,让孩子开始玩。玩的时间在8~10分钟;玩的地点要在大厅,不要在书房,书房是学习的地方;玩的内容不能是看电视或玩游戏机,而是一些活动身体的游戏,可以玩简单玩具,可以看图画书,可以什么也不干,放松自己,让孩子自由自在,哪怕是在地板上打滚。
要想让孩子在某事上有良好的习惯,就要让他在做这件事情上获得快乐,如果获得的是痛苦,孩子就会产生厌恶、抵抗情绪。因此,要让孩子在学习、作业上形成良好的习惯,就要让孩子在学习、作业上获得快乐。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做一会作业,然后轻松愉悦地玩一会,每一次写作业都不痛苦,而是有力量、有信心地完成作业。“做一会作业———玩一会———做一会作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于是孩子就会慢慢在大脑里形成神经链的连接,即写作业———快乐。这样发展下来,孩子就对写作业产生了愉悦感,喜欢上了写作业,效率也就跟着提高了。
2.分解任务,把作业分段完成
再大的任务也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的子任务,将每个子任务分配到自己的可用时间里面,当所有的子任务被完成,那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艰巨任务也搞定了。分解任务的精髓就是简化,可以将想要完成的艰巨任务分解开来,使它变成10个非常简单的子任务,只需要先完成1个子任务,然后告诉自己,这个任务已经做完了十分之一,可以先休息一下,休息好之后再开始下一个子任务。这样,就能很快地行动起来,而不是内心充满畏惧造成效率低下。
同样的,孩子的作业也是一项任务,当这个任务对孩子来说太庞大的时候,就可以把大作业分解成一些小段,让孩子看到作业并不是那么可怕和不可打倒。
首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然后和孩子商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如完成得好可以给予奖励。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15~20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15~20分钟,再休息,每完成一个小段,就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语言或物质上的一定奖励。当孩子的注意能力提高以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分割时间了。
3.遇到不会的题目,先跳过
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怎么办?有些孩子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就拿去问家长,问完之后接着写作业,刚坐下没多久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又拿去问。这样来来回回折腾,时间就耽误了。
所以,家长最好能教孩子调换顺序做题,先做简单题再做难题,遇到难题,可以先跳过,做其他的题目,之后再回头做难题,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不会打断思路,最后把不会的题目集中问家长即可。
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但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一股脑儿讲给孩子听,而应是启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领悟。等孩子知识储备够了,写作业速度自然就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