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法专注时,跟随老师才是正确的思路

孩子无法专注时,跟随老师才是正确的思路

心是跟着眼睛走的,如果眼睛不跟着老师走,四处张望,那么心就飘忽不定,更不可能专心听课了。上课将视线投注在老师身上,才能保证将心专注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

孩子上课的时候注意力应该集中在课堂上,全神贯注地听。但是很多孩子总是东张西望,视线飘忽不定,不是抬头看看这个同学,就是瞧瞧那个同学;不是侧头盯着窗外,就是抬头盯着天花板;不是低头看看自己的圆珠笔,就是侧着身子瞧瞧边上的同学在做什么……就是不把视线投注在老师身上。

西西今年上三年级,成绩一直不太好,因为他上课的时候集中不了注意力,总是东张西望。上课刚开始的前10分钟,他的视线还能跟着老师,可是不一会儿,眼睛就开始四处张望,视线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老师讲的内容一点也听不进去,站起来回答问题也是答非所问。

有一次,老师提问西西,西西因为一如既往的东张西望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甚至没有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在同学的提醒下站起来,答非所问地胡说了一通,结果被同学取笑了。西西觉得很丢人,便暗下决心,以后上课的时候再也不东张西望了。可是,结果呢?才过了10分钟,他又开始“不安分”了。

相信有不少孩子有像西西一样的问题,事实上,年龄较小或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上课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分散精力,出现东张西望的情况,尤其是性格活泼,脑子聪明的孩子更好动。人集中注意一定事物时,大脑皮层就会在相应部位产生一个兴奋中心,这时注意对象提供的信息就能传入这个兴奋中心并对它们进行编码贮存,而其他信息只能处于抑制状态的皮层区域。如果大脑皮层同时有几个兴奋中心,就会出现注意力的分散和转移现象,而孩子的东张西望就很容易同时形成多个兴奋中心。这样的后果是孩子的注意力明显下降,课堂效率大大降低,要改变这种局面最好的办法是注视老师,视线跟着老师走。

方案 孩子视线跟着老师走这样做

1.目光注视老师

心是跟着眼睛走的,当孩子的眼睛瞟向窗外,或者在欣赏自己的涂鸦,或者在观看坐在隔两排的同学时,就不可能再专心听课了。虽然将眼睛盯住老师并不能保证将心思也盯住老师所讲的内容,但是东张西望的眼睛一定表示心思不在老师所讲的内容上。有些孩子上课时做小动作、玩东西、说话、传纸条、和好朋友挤眉弄眼,这样很容易把老师讲的一些知识漏掉,时间长了,前后的知识不连贯、不完整、不系统,写作业必然会效率极低,考试必然会漏洞百出。所以,一定要让孩子把目光随时注视着老师,注视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注视着老师的板书。当然,注视老师不是说眼睛一定得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师,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做笔记的时候。

2.思路跟上老师

视线跟着老师走的目的就是抓住老师的思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弄清上课时的思维程序、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规律,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无论是哪一位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如果能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听课时如何抓住老师的思路呢?

(1)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学生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如果孩子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2)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就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如果孩子能抓住这个过程,不仅会很轻松地理解、记忆结论,还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一些孩子听课容易犯钻“牛角尖”的毛病,在听课过程中一旦遇到听不懂的地方,也就是出现“卡壳”现象时,往往很急躁,非要停下来,将这个问题弄清楚不可。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因为老师讲课有进度,不会因为某一位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停止讲课,如果此时孩子停下来思考问题,听课的连续性就会遭到破坏,老师后面讲的内容就可能听不全、听不懂,从而影响了整体听课的效果。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在课堂上遇到难题暂时搁置,跟上老师思路。

3.抓住关键内容

在跟着老师走的过程中要注意把关键内容区分出来,一般来说,老师会以让中等学生能理解为目的进行讲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并不全是关键内容。让孩子全程高度注意老师所讲的全部内容是很艰难的,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有所取舍,抓住关键内容。听课的关键内容主要包括:预习时未完全弄明白的知识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等基本内容,老师补充的重要内容,老师指出的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老师做出的解题方法或思路上的归纳总结等。

4.主动积极思考

视线跟着老师走,更重要的是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认真理解当堂所学的知识。有些孩子看起来很认真,视线一直追随着老师,似乎在专心听讲,事实上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完全是“死记型”。这类孩子的特点是跳过自己认识事物应当经历的艰苦思考过程,而直接去背人家得出的现成结论,满足于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学习状态。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用眼不用脑的听课方法,是无法获得知识的。所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主动积极思考,把老师所讲的知识经过大脑的处理后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