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之前,首先要明白时间的宝贵

珍惜时间之前,首先要明白时间的宝贵

时间是什么?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以度量时间,并且还能把“时间”挂在墙上或者戴在手腕上。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像定义任何一个实际的事物那样给时间下一个定义。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加难以理解时间的概念。

孩子做作业时精力不集中,写着写着就停了,不知道在想什么,要不就是到处找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磨磨蹭蹭,极大地消耗了专注力。这估计是很多家长面对的烦恼。

可可上小学三年级,写作业慢的问题让爸爸妈妈头疼不已。每天的家庭作业并不多,一般30分钟就可以做完,可她却要耗上近两个小时才能完成。

可可从书包里拿出书本就要花上几分钟时间,翻书、打开作业本心不在焉。做作业也是东张西望,常常做一些与作业无关的事:抠抠手指甲,拿她喜欢的东西玩上一会儿,或是突然发问:“爸,这星期天您休息吗?”“妈,咱们什么时候买鞋去?”有时候还要到另一个房间转一圈,要么就停下来整理一下书桌。做一道题,要反复寻找书中的相关内容,甚至还得打电话问同学。因为写得不工整,或写错了,就要撕掉几张作业纸……

这样,每天都要耗到很晚才能勉强交差。一撂笔,就随声而出:“唉,好不容易做完了!”

因为做作业磨蹭,可可的业余时间全被占用了,没有玩耍和做其他事的时间。所以,可可对学习开始产生了厌烦情绪,总盼着放假。又因为作业不抓紧时间,到考试时,会做的题也做不完,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一个技能的学习首先是对技能的渴求,相同的,要管理好时间,首先要有时间的意识。很多孩子之所以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写作业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理解时间的概念、特质,没有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时间的本质特征

1.时间无法再生

时间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珍贵、最重要、最独特的资源,它和其他资源不一样,其他的资源可以“制造”“积存”“交换”“流通”,但时间不可以,它只能逐渐消逝,永远没有再生的可能。而且没有了时间资源,其他资源也无法再运用。

2.时间不可回溯

时光的隧道是单向的———只有前进,没有后退,昨天过完是今天,今天之后是明天,逝去的永远不会再回头,一切都将成为历史。时间不像空间,到过的地方可以“旧地重游”,房子塌了可以重建。一位哲人说:“昨天是一张被注销的支票。”今天的你与昨天和明天的你绝对不会相同。如果说空间是事物存在的尺度,那么时间可说是事物变化的尺度。

3.时间不能买卖

时间大概是这世间最为公平的,它不能买,不能卖,不能租,不能借,无论是富翁还是乞丐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每天清晨只要睁开眼睛,一天24小时就摆在眼前,不会多,不会少,不增不减,不花一毛钱就能到手,花一个亿也买不来更多。

4.时间无法暂停

对于时间,我们毫无选择的余地,被迫以每天24小时固定的速率消耗它,时间一过,一切都将成为往事。我们无法像操纵机器一样操纵它,决定何时“开”,何时“关”。没有人能阻挡它前进,它更不会像火车到站,为了让旅客上下车,可以暂停。它像自由落体般,没有暂停,只有“终止”。

方案 教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这样做

1.用钟表教孩子认识时间

单单说“时间”两个字,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多少有些抽象。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组研究人员,对孩子的时间理解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4岁时,孩子才开始懂得一些时间“要点”,比如,1小时比1分钟长、1分钟又比1秒钟长,但是被问及小时和分钟的区别时,仍会被难住。7岁之后才开始慢慢理解什么是时间。所以,要教孩子掌握时间观念,就要教孩子从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事开始。比如利用钟表让孩子认识时间,认识钟表的分秒,认识时间的运行规律。

2.用具体事件表示时间

时间看不见也摸不着,家长跟孩子说:“3点钟我们去超市。”孩子可能无法清楚地理解,可能会问:“3点钟是什么?”可是如果对他说:“睡好午觉后我们去超市。”这样孩子就能估计到大概的时间,积极配合家长的行动。所以,“早上”可用“太阳出来的时候”表示,也可以用其他孩子所熟悉的具体事件来表达。同理,“中午”“晚上”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所以,不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几点钟应该做什么,让他明白“早上起来要喝牛奶”“吃过午饭要睡午觉”“周末时爸爸妈妈都休息”等表示时间的具体事情就可以。

3.通过游戏意识时间很重要

(1)撕纸人生。方法:准备一张长条纸,假设一个人的寿命在0~100岁之间,用笔在纸上画一条横轴,如下图,将它等分成10份,每一等份代表生命中的10年,在横轴上分别写上10、20、30……100,最左边的空余部分写上“生”字,最右边的空余部分写上“死”字。在横轴上找出现在的年龄,将年龄前面的部分彻撕掉。一般人通常是睡觉8小时,大概占了生命的1/3,将这张纸条撕去1/3,再撕去1/3的吃饭、休息、聊天、发呆、看电视、玩游玩等时间。对比一下手中拿着的这一小段时间和撕去了的时间,让孩子说说有什么感受。

提示:可以通过这样具体的指代性事物,让孩子了解时间的特性,理解时间的重要性,体验光阴似箭和时间不可逆转。

(2)现在该做什么。方法:先准备一个大时钟或利用纸板自行制作一个能转动的时钟。然后在不同时间旁边,贴上相关的图片,例如早上8点旁贴上牙刷及毛巾(代表刷牙洗脸)、12点旁贴上食物(代表吃饭)、下午3点旁贴上玩具(代表游戏)……以此类推。让孩子依照生活起居,察觉时间的前进。家长平常可以问孩子:“中午12点我们应该做什么事呢?”

提示: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动转变为时间的概念,随着年龄增加,就会让孩子更清楚什么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4.给孩子设立“家庭时间银行”

“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简单地说“时间银行”的宗旨是用支付的时间来换取别人的帮助,而银行是时间流通的桥梁。

家长们每天对孩子强调: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生命……但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单单说“时间”两个字,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多少有些抽象。所以,要教孩子掌握时间观念,就要教孩子从他能理解的、最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和感兴趣的事开始,认识时间。家长可以给孩子设立一个“家庭时间银行”来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

准备工作:带孩子去银行了解一下A TM机,存一次钱,并且在没有钱时去银行取一次钱,让孩子了解了只有“存”,才可以“支”的概念。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每个人一定要完成的责任,比如爸爸妈妈一定得工作,通过劳力获得金钱,孩子要好好学习,通过努力获得更好的工作。

设定存支标准:孩子如果节约了时间,就记加多少分,如果是支付了或是超过了时间,就减分。当然,在作业写字方面还要加上质量的考核,以防孩子为了存更多的时间,匆匆赶作业而忽略质量。

设置存折期限:从上一年级的第一天开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存折”:可以自由设计一本存折,让孩子动手是最佳的创意。封面写上“××家庭时间银行”,××即孩子的名字;内页开始像银行存折打出来的单一样。

××家庭时间银行

积分换物的规则:这些存下来的时间可以由孩子来支配,换取孩子想要的东西,比如用200分换一次游乐场玩,20分换一本书、玩具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与需求略作指导性的意见,让孩子在换取自己所需之物的过程中明白存得多换得多的概念的,而不是无休止地满足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