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勇敢表达意见,更能提升专注力
教孩子勇敢表达意见,更能提升专注力
专心听讲是课堂学习的根本原则,但仅仅做到专心听还不够,老师讲的东西是这耳朵进那耳朵出,不过脑子的被动听课是学不好的,还必须学会主动地听课,主动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才能保证集中注意力不分神。
在上课的时候,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是为了检查孩子们的听课情况,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回答。面对这种情况,有些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发言,有些孩子却畏手畏脚,不敢举手,即使偶尔举手,说起话来也是吞吞吐吐,说了上句忘了下句。
晓晓的老师给晓晓妈妈打电话,反映晓晓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语文阅读能力比较差。晓晓妈妈每天都会来接晓晓放学,这一天,妈妈决定探探晓晓的情况,于是比平时更早来到学校。
妈妈站在晓晓班级的走廊上观察晓晓,从窗户看进去,发现总是那么几个积极的孩子把手举得高高,老师要是没有叫到,人家都仿佛要从座位上站起来,好让老师看到叫他发言,而晓晓则一直坐在位置上沉默不语。后来晓晓看到了妈妈,赶快主动举手,但手只比书桌多半个手掌,整个手臂都在书桌下面,妈妈又好气又好笑。
一般来说,孩子不爱举手发言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性格原因,孩子缺乏自信,不敢发言;一方面是态度原因,孩子缺乏学习主动性,不愿发言。缺乏自信的孩子一想到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就会感到紧张、害怕,即使是精心准备的发言,站起来以后也紧张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都是孩子“害怕受到嘲笑”的负面心理暗示在作祟。而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孩子则不爱思考,一到老师提问的时候就低下头,生怕问到自己,坐在课堂上常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学习的效率很低。
在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仅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当中去。实践证明,凡是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都是爱学习、爱思考的孩子,学习进步特别快、成绩好。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上课积极发言的好习惯。
方案 让孩子积极举手发言这样做
1.充分鼓励,给孩子自信
举手是一种勇气,对于不自信的孩子,家长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让孩子变得自信,勇敢地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表露出来。鼓励孩子不要怕错,让孩子明白就算是答错了,老师也不会责怪,因为老师更喜欢积极发言的孩子,而且正好可以由此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对于不愿发言的孩子,家长要鼓励孩子认真、努力地学习,不能拖延,因为学习对孩子将来的成长很重要。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当中去,多思考、多发言,孩子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课后,孩子如果遇到学习上的难题、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家长都应该关心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问一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怎么样呀?”“有没有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呀?”如果得知孩子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了,不管回答得好不好,作为家长都应该及时赞扬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对的,是家长所认同的。如果孩子没有很好的表现,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并约定如果孩子下次积极发言了的话,家长会给予适当的奖励。
2.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孩子不会独立思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自然不会积极举手发言。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是家长给了孩子过多的依靠,孩子在生活上依赖家长,在学习上还是依赖家长。所以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平时在家中应该有意识地要求孩子做一些经过思考或者努力才能够办到的事,使孩子从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让孩子懂得不盲从,依靠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体会到努力后成功的喜悦。
3.教给方法,让孩子发言前打草稿
孩子不敢主动发言,害怕答错了被同学嘲笑,这类孩子往往有思维能力,学习也比较主动,只是缺乏活跃表达的热情。所以,家长可以教给孩子方法,鼓励孩子在举手发言前打好“草稿”,将要发言的内容在草稿纸上做好记录,不仅能够促使孩子积极思考问题,而且有了书面的文字记录之后,孩子的发言会更有条理,不会语无伦次,既提高了发言质量,又增强了孩子的信心,让发言一举成功。这一方法,对积极思考,却又不肯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比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