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放手,给孩子自主计划的机会
适当放手,给孩子自主计划的机会
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小到身边的点点滴滴,大到一生的目标追求,计划都是不可缺少的。做事有计划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反映了一种态度,它是能否把事情做好的重要因素。
有些孩子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这是很不好的。不会安排时间的孩子会觉得自己非常忙,很多事情搅和在一起,毫无头绪;有时间计划的孩子则显得从容不迫,无论是学习还是玩游戏都游刃有余。
做事没有计划的孩子,会把10分钟的作业放到困得眼睛睁不开的“混沌”时刻再写;做事没有计划的孩子,会在入队时忘记戴红领巾;做事没有计划的孩子,会在运动会上,把带来的10元零花钱一上午的时间全部花完,而整个一下午忍着口渴而没钱买水……这便是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带来的弊端。
做事没有计划的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不可能取得成绩。对于孩子来说,做事有计划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有条不紊地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而不会手忙脚乱,所以,教会孩子安排学习时间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学会安排学习时间,有计划行事,需要家长掌握一些教育方法。
制订时间计划表的几个原则
1.计划由孩子自己定
计划表是需要孩子自己来执行的,所以一定要由孩子自己来制订。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但最终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这不是家长强迫自己,而是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要努力完成。家里如果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比如要出门旅行,要提前告诉孩子,和孩子一同协商改变孩子的计划表。不要让孩子在游玩的时候忘记学习。
2.注意作息时间
孩子在计划时间时要注意白天和夜晚的特点,合理安排学习。一般来说,应该充分利用白天的学习时间。因为孩子在白天的精神状态比较好,记忆力也比较强,思维活跃,白天1小时的学习效率相当于夜晚的一个半小时。所以家长们要规定孩子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别让孩子成为“夜猫子”。
3.时间计划要具体详细
把具体的学习和活动任务列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每天都有哪些任务要完成,今日事今日毕,不要总是想着星期天有很多的时间,毕竟星期天还有星期天要做的事情。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划掉一项。
4.完成计划要给予奖励
如果孩子能够完成计划,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奖励的内容最好征求孩子本人的意见,可以在周末陪孩子去游乐园,也可以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一件他喜欢的礼物。奖励是一种家长为孩子庆祝的方式,一定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欢乐。
方案 培养孩子的计划性这样做
1.家长做到日常生活有计划
教育学家研究发现,做事没有计划,跟日常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有些家长自己做事就没有轻重缓急的概念,生活一团糟,每天都会落东西,做着这件事才想起更重要的事情被忽略了,一点计划都没有。在这种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养成有计划做事的好习惯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做事一定要有计划。家里要整理得井井有条,东西不要乱放,看完的书要放回原处,衣柜里的衣服要分类摆放等。
另外,有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抢着帮助孩子收拾这儿收拾那儿,替孩子削铅笔,帮孩子送落在家里的作业本和红领巾……这些做法让孩子渐渐生出了依赖性,继而养成了做事不分先后、缺乏计划的坏习惯。所以家长要从自身开始,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的好习惯。这样一来,孩子才会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从而节省下大量的时间资源,集中注意力做最重要的事情。
2.让孩子计划家庭集体活动
生活中一些实践性的锻炼最能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所以,家长平时要注意,除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计划,家里的一些集体活动也可以让孩子计划安排。比如,一家人有老有小,在周末的时候去公园游玩,孩子往往会喜欢玩一些新奇刺激的活动,像碰碰车什么的。而家长让孩子计划家庭活动,要求孩子既要照顾大家,也要考虑个人的喜好。如果孩子安排得合理,就按照孩子的安排去做。如果安排得不合理,就要跟孩子讲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