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吃黄连的老板

哑巴吃黄连的老板

尽管是家小店,很不起眼,但选料精致,烹调入味,京、广、川、扬各帮菜肴也都应有尽有,因此,店里的生意做得很是红火。老板也乐得每天喜笑颜开,合不拢嘴。

一天傍晚,店里进来了一伙士兵。但见他们衣衫不整,骂骂咧咧,总数21人,为首的是一位少尉排长,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位“大帅”的部下。老板一见,哪里敢怠慢?忙着招呼他们坐下,递上茶水,绞热毛巾,摆好碗筷,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的上海,号称“冒险家的乐园”,苏州河以南是英租界与法租界,属于洋人的天下,但南市、闸北与虹口却是北洋军阀手下淞沪护军使的地盘。

伙计和店小二们在大堂里沿着墙壁分别摆下桌子,一共摆了4张。老板显得特别好客和热情,请官兵们分别就座:每张长桌坐7人,其中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和列兵。老板自己朝南坐,如右图。宾主坐定以后,马上开始大嚼。

酒过三巡之后,排长向老板建议: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要以梁山泊好汉为榜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弟兄们有的是钱,不是来吃白食的。至于谁来买单呢?不妨采取下面别出心裁的办法。现场共有22人,表面上看分坐4张桌子,实际上不分彼此,等于大家坐在一张变相的圆桌上。从我(排长)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点数,每数到第7人,就叫他出局。照此办法执行下去,周而复始,直到剩下最后一人时,就由他来买单,付钱结账。老板一听,办法挺新鲜,心想:他们共有21人,而我只有1人,绝对轮不到我来买单。于是立即表态,欣然同意。

眼看席上的人数越来越少了,老板睁大着眼睛,神经极度紧张,生怕点数出了差错。然而,作弊的事倒是绝对没有。

奇怪的是,最后剩下来的人竟然就是老板自己!其他人早已脚底抹油,扬长而去矣。于是,老板只好哑巴吃黄连,眼泪往自己肚里咽了。

现在要问你,那个狡猾的少尉排长,开始时应坐在什么位置上,才会出现如此奥妙的结局?

这类问题在数学上很有名,解法也不少,有深有浅。下面介绍一种最简便易懂的“图上作业法”,用实验方法来解决问题。把四张长桌子改成一张圆台面,但问题的实质丝毫没有改变——也就是数学家们津津乐道的所谓“拓扑变换”。

从1开始,按顺时针方向点数,每数到第7人,就叫他出局。如下图,不难看出,出局的人,其先后顺序将是:

7,14,21,6,15,1,10,19,8,18,9,22,13,5,3,2,4,12,20,11,16。

最后剩下者是17。

由此可见,排长应该坐在东面长桌(面朝西方)的第6个位置上。这家伙显然工于心计,而且是胸有成竹的。可怜的老板中计了,被他们吃了一顿白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