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用药,走出用药的误区

正确用药,走出用药的误区

误区一,多吃一些抗生素

哮喘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治疗要用抗变态反应的药物和舒张支气管的药物,由过敏引发的哮喘要用抗过敏药,达到平喘、解痉、止咳的作用。但是哮喘患儿常常过多服用抗生素,或所谓的消炎药。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儿,只要不发热,没有肺炎及其他细菌感染,就不必使用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在儿童哮喘中,有1/3是只咳不喘的,叫作“咳嗽变异性哮喘”,很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因此,千万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和止咳糖浆来自行治疗。患儿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否则不利于康复。

误区二,哮喘缓解期不使用吸入激素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小儿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可供选择的药物有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和氟替卡松,以定量气雾剂、干粉剂或溶液吸入。这种吸入激素的治疗方法,激素用量很小,一天的吸入量一般不超过400微克,而且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病变部位,全身吸收很少,不良反应非常小。

需要注意的是,多数患儿需要长年使用吸入激素,才能控制住哮喘的发展,绝不能治治停停,因为气道炎性反应是持续存在的,只是发作期加重,缓解期减轻。只有持续使用局部激素治疗,才能真正消除气道炎症,这个过程通常是3~5年。但是也有一些轻症患儿,采取发作期季节性治疗,即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误区三,喘了就用氨茶碱

氨茶碱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哮喘、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平喘药物之一,药理作用主要是缓解支气管痉挛,此外它还有促进排痰,增强膈肌收缩功能和改善心、肾功能等作用。

对于小儿来说,使用氨茶碱治疗哮喘更易发生中毒,主要是因为小儿排泄和解毒功能尚未完善,药物在体内清除率低。

小儿服用氨茶碱的剂量应按体重来计算,每次只能服1/4片或1/6片。若一次服用超过5~6毫克/千克体重,0.5~1小时内即可出现中毒反应。一旦出现烦躁不安,就应引起高度警惕,切勿麻痹大意,以便在药物中毒的初期(早期有厌食、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发热、出汗等表现)及时停药和采取救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