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药物治疗

第三步:药物治疗

这种方法是逼不得已才采用的方法,因为服用抗过敏药物往往伴随许多不良反应,如嗜睡、肝肾伤害、免疫伤害、激素反跳现象等。对儿童来说,其内脏器官尚未成熟,药物对内脏器官的损伤是不容忽视的。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不仅会使药物失效,还会出现不良反应。除此之外,药物对食物过敏仅能控制或缓解症状的发生,无法预防过敏现象的发生。所以,除非出现仅用食物回避极其困难或难以确定过敏食物,以及对多种食物过敏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才考虑药物治疗。

儿童常用的抗过敏药物以及不良反应可见下表。

儿童常用的抗过敏药物表

常用抗过敏药物的不良反应

通过上面的两个表格,相信家长已经知道常用的一些抗过敏药物,同时也知道了其所带来的不良性反应。因此,当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症状时,实在不得不使用药物治疗,应谨遵医嘱,不要轻易使用,以免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切记,不可擅自更改药量

孩子在服用抗过敏药物后,一些家长发现效果不怎么显著,往往会误以为是药量不够,于是便擅自加大剂量。在这儿要对家长说的是,千万不要这么做。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上面对一些抗过敏药物的介绍中,可以发现许多抗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就拿氯苯那敏来说,在临床的使用中,就出现患儿服药后原有的过敏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还出现了皮肤瘙痒、皮疹、腹泻、腹痛等反应;甚至有些患儿会出现血常规检查异常,如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减少等。

还有,抗过敏药物都有毒性作用,加大用量或是长期服用,毒性作用反复累积,对孩子危害较大。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服用抗过敏药物时一定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