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宫介质所致的并发症

五、膨宫介质所致的并发症

不同的膨宫介质可能引发不同的并发症。如高黏滞液体右旋糖酐70过量吸收可引发过敏反应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非心源性肺水肿或休克的相应症状。由于我国医师采用的是低黏滞液体膨宫,因此,本章仅涉及低黏滞液体所致的并发症。

(一)低黏滞液体输入过量

在宫腔镜手术中出现由于膨宫液体在短时间内被快速、大量吸收,导致以血容量过多、血钠降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危害:主要为水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膨宫液的多量吸收导致低钠血症及红细胞溶解,由此引发循环系统失常,如心率加快、心律不齐、中心静脉压增高、心搏骤停,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抽搐和昏迷、脑水肿、脑疝甚至死亡。

(2)原因:其发生取决于手术种类、手术时间、膨宫压力及膨宫液性质等。宫腔操作伴有宫壁损伤时,增加了膨宫液的体内吸收,促进并发症的发生。一般认为膨宫液吸收大于1500mL就有可能出现异常。子宫壁创面较大,手术困难致施术时间长,膨宫压力过高等使膨宫液通过宫腔创面渗入肌壁进入血循环所致。

(3)诊断临床表现:依进入血循环液体量不同而不同。主要为血容量过多及电解质紊乱导致的一系列相应症状。患者可表现为烦躁不安、胸闷、眼睑及面部水肿、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视物模糊、肺水肿、血压增高、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布满湿啰音;测量膨宫液进出量差800~1000mL以上;血钠降低,均提示液体过多进入血循环。

(4)处理: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应立即停止手术。轻者无须处理,患者会因排尿增加而愈,必要时予以利尿剂和限制液体入量。重者需做相应紧急处理,如取半坐位、加压给氧、静脉推注呋塞米、快速静脉点滴3%氯化钠及治疗心衰等。

(5)防范术中膨宫压力不应超过20.0kPa(150mmHg)。

手术时间不可过长,最好<30min,最长不要超过1h。尽量减小手术创面,创面大的手术可分次进行。涉及子宫肌层操作时,不可过深。电切时应掌握好层次,减少血管开放。密切监视膨宫液进出宫腔的量,两者之差不得大于1000mL。术中、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血钠及动态监测血电解质。早期诊断是关键,一旦发现应早期补钠、利尿,并限制液体入量。症状也可在术后出现,因此术后仍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手术困难、时间长者。

(二)静脉气体栓塞(VGE)

(1)危害:少量气体栓塞无明显影响;中量气体栓塞导致肺损伤;多量气体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输出受阻、血氧饱和度下降,循环衰竭及脑缺氧的损伤。

(2)原因:产生栓塞的气体主要来源于进入气管中的空气和组织汽化产生的气体,也可能来源于外界的空气。由于宫腔镜手术很少使用CO2膨宫,所以多与CO2无关。电切时子宫肌壁深层大静脉窦开放并与外界相通,由于膨宫使子宫内压高于静脉压,气体通过子宫创面暴露的静脉和子宫切缘的静脉窦进入血循环,引起空气栓塞。宫颈口松及宫颈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也促使空气进入宫腔,进而通过开放的静脉进入血循环。

(3)诊断:依进入气体的量,可产生无症状、症状轻微及致死性的VGE。早期主要症状为憋气、呛咳、面色青紫,继而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意识丧失及心搏停止。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心前区大量水泡音。

(4)处理:有栓塞征象时,应立即停止手术,以阻止空气继续进入。抬高床头,左侧卧位并抬高右肩,同时加压给氧,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氨茶碱、西地兰等解痉扩血管药和强心利尿剂及其他抢救药如罂粟碱、肝素和纤维蛋白原等。对心肺衰竭者及时行心肺复苏,并注入大量生理盐水促进血液循环,长针穿刺右心室抽出气体,急救后转入高压氧舱复苏治疗。由于CO2易于在血内溶解,因此CO2栓塞较空气栓塞轻,但如短时间大量进入也应按气体栓塞给予相应治疗。

(5)防范预防空气栓塞主要是阻断宫腔内空气来源。手术开始前排空整个系统中的空气,术中应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膨宫液,保持操作系统的严密性是预防空气栓塞的关键。使用最低有效的膨宫压力和避免臀部过高体位;减少血管伤缘的暴露,必要时宫颈扩张后阴道用湿纱布堵住,减少宫颈在空气中的暴露;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呼气末CO2分压。术中严密监护,一旦发现宫腔内有气泡快速流动,应立即取出宫腔镜。发现空气栓塞先兆,应立即停止手术并及时处理。

总之,宫腔镜手术医护人员应接受过专门的正规培训,熟悉和掌握手术器械、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以及消毒方法。术者需经过严格培训,并有一定经验,方可独立操作。医、护、麻醉人员需团结合作,密切配合,并对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所认识并能熟练处理。手术中密切监视器械的使用情况、仪器的运转、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及时给予干预处理,才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