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疾病分类

二、疾病分类

(一)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两类

1.宫体肌瘤(uterine leiomyoma)

子宫平滑肌瘤简称宫体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较为确切。

2.宫颈肌瘤(cervical)

宫颈肌瘤是子宫肌瘤的特殊类型,发生率占子宫肌瘤的2.2%~8%。宫颈肌瘤生长部位低,或长入腹膜下或阔韧带内,紧靠周围血管、输尿管及其他盆腔脏器,血供丰富,使周围脏器移位,扰乱正常解剖,增加手术难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宫颈肌瘤按其生长部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前壁、后壁、侧壁及悬垂型(黏膜下宫颈肌瘤),也可多方向生长。

宫颈肌瘤比较少见,多为单发,多发生在宫颈后唇,也有发生在前唇或侧方者。宫颈肌瘤的手术方式,依据肌瘤的大小、生长部位及患者对生育的要求等因素决定。

(1)宫颈肌瘤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有关。

偶见于初潮后的女性,多见于中年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肌瘤多并发子宫内膜增生;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可分泌雌激素)患者常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时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迅速增大;外源性雌激素可加速肌瘤生长。

(2)临床表现

主要为月经不规则,经血量增多,白带增多或膀胱、直肠症状。部分患者无症状。妇科检查可发现宫颈局部有突出肌瘤结节或子宫颈外形发生变动,肌瘤所在一侧宫颈扩充,而对侧被压变薄,宫颈外口伸张展平呈麻花形。

(3)宫颈肌瘤会导致不孕

宫颈肌瘤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患有宫颈肌瘤的女性越来越多,使宫颈肌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宫颈肌瘤会导致患者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有的可以引起便秘。如果患者长期月经过多,又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贫血,甚至气短、心悸,影响心脏功能和受孕。

宫颈肌瘤造成不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肌瘤正好堵住子宫颈口或输卵管内口而影响精子通行,或肌瘤占领了受精卵着床的部位而不能坐胎。即使受孕,也常因影响胚胎发育而流产。至于到了妊娠晚期,可由于子宫缩小力的异常,而引起早产、妨碍分娩或造成产后大出血。

(二)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三类

1.肌壁间肌瘤

肌壁间肌瘤占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1)肌壁间肌瘤的常见症状

①阴道出血及继发贫血:出血为最常见的症状。可以出现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以肌壁间肌瘤多见,而薪膜下肌瘤多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淋漓不断;浆膜下肌瘤则很少发生子宫出血。

②下腹痛及压迫症状:一般无疼痛症状。当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浆膜下肌瘤蒂扭转则可以出现急腹痛。肌瘤向前或向后生长,可压迫膀胱、尿道或直肠,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便秘。当肌瘤向两侧生长,则形成阔韧带肌瘤,其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输尿管或肾盂积水如压迫盆腔血管及淋巴管,可引起下肢水肿。

(2)肌壁间子宫肌瘤的危害

一旦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女性朋友应积极治疗。以免造成继发性贫血、不孕、流产,毕竟其危害不可忽视。肌壁间子宫肌瘤的危害性包含以下几方面:

①子宫肌瘤会发生感染及化脓。子宫肌瘤会引起盆腔充血和感染,其感染多是瘤蒂扭转所酿成的恶果,而血源性感染则极为罕见。感染之后,少数患者在肿瘤组织中形成脓肿,其余则表现为化脓性。

②子宫肌瘤会发生粘连或炎症。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后会发生肠粘连,进而受到肠道细菌感染,发炎的肌瘤会与子宫附件相粘连,引发化脓性炎症。另外,肌瘤也会因出血而促使致病菌侵犯其他宫腔器官,引发附件炎、盆腔炎等妇科炎症。

③子宫肌瘤会发生继发性贫血。子宫肌瘤会导致月经出血过多,时间一长,便会引起继发性贫血,甚至促发贫血性心脏病。严重之时,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等不良症状。

④子宫肌瘤会导致不孕或流产。子宫肌瘤患者因子宫角部的肌瘤组织压迫输卵管入口,使子宫变形以致妨碍受精卵着床,最终导致不孕症。此外,据统计表明,肌瘤患者的自然流产率也较常人为高,其比例是4∶1。

(3)肌壁间肌瘤的治疗方法

此类肌瘤最多见,占肌瘤总数的60%~70%。肌壁间肌瘤常为多发,且数目不定,往往有一个或数个较大的,有时可为极多小瘤结节分布全部子宫壁,呈不规则团块状融合,构成多发性子宫肌瘤,有的则在发展中累及宫颈或深达穹隆,而易与原发性宫颈肌瘤相混淆,肌壁间肌瘤因血循环较好,一般瘤体较少发生退变,可使宫体严重变形且影响子宫收缩,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内膜面积增加,故常引起月经过多、过频及经期持续时间延长。

黏膜下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为月经过多与继发贫血,肌壁间肌瘤腺体分泌增加而致白带增多,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可无自觉症状,但如果瘤体过大或在前壁可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在后壁可压迫直肠出现便秘。40~50岁是妇科病的多发年龄,患有子宫肌瘤应该及早治疗,以免瘤体继续增大或恶化。

2.浆膜下肌瘤

浆膜下肌瘤约占20%,当子宫肌壁间肌瘤向子宫表面的浆膜层生长,以致肌瘤表面仅覆盖着少许肌壁及浆膜层时称为浆膜下肌瘤。当肌瘤继续向浆膜下生长,形成仅有一蒂与子宫壁相连时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肌瘤生长在子宫两侧壁并向两宫旁阔韧带内生长时称为阔韧带肌瘤,此类肌瘤常可压迫附近输尿管、膀胱及髂血管而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带蒂浆膜下肌瘤可发生扭转,由于血运受阻,肌瘤蒂断裂并脱落于盆腹腔内,肿瘤发生坏死。

(1)概念

子宫浆膜下肌瘤是指肌瘤生长大部分突出于子宫浆膜面,约占肌瘤的20%。为子宫肌瘤的一种,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起于子宫表面,表面由浆膜层覆盖。当瘤体继续增长,在肌瘤基底部形成一蒂与子宫相连时,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供给,因供血不足,肌瘤易变性坏死。发生蒂部扭转断裂时,肌瘤可脱落于腹腔或盆腔,形成游离性肌瘤。若肌瘤生长在子宫体侧壁,并突入阔韧带内,称阔韧带内肌瘤。根据肌瘤所在子宫肌壁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壁间、浆膜下、黏膜下及阔韧带内肌瘤。最主要的症状是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引起月经增多的主要是黏膜下及肌壁间肌瘤,而浆膜下肌瘤对月经影响较小。所以,浆膜下肌瘤可以长得很大而无其他症状,患者常常因触摸到腹部包块而来就诊。

(2)病因

浆膜下肌瘤指的是肌瘤生长的大部分突出于子宫的浆膜面,最主要的症状是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引起月经增多主要是黏膜下及肌壁间的肌瘤,浆膜下肌瘤对月经影响较小。浆膜下肌瘤可以长得很大,无其他的症状,患者常常是触摸到了腹部的包块而就诊。

肌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出现尿频、尿急;压迫直肠造成排尿困难。肌瘤蒂扭转时可引起剧烈的腹痛,常要做手术切除肌瘤,子宫内膜的腺体分泌增多,出现白带增多,如伴有感染,可出现脓性白带。可能会出现不孕。

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表面仅由子宫浆膜层覆盖。仅有一蒂与子宫肌壁相连,因血供不足易变性、坏死。若蒂部扭转而断裂,肌瘤脱落至腹腔或盆腔,形成游离性的肌瘤。

(3)检查

体征:肌瘤小于3个月妊娠子宫大者,一般不易经腹触及。能触及者一般在下腹中部,质硬,多不平整。在腹壁薄的患者,肿瘤的轮廓可清楚摸出,甚至能看出其外形。妇科双合诊一般可较清楚摸出子宫肌瘤轮廓。肌瘤居子宫前壁或后壁者则前壁或后壁较突出;多发性肌瘤则可在子宫上触及多个光滑、硬球形块物;从子宫侧壁向一侧突出的硬块可能是阔韧带肌瘤;宫颈明显增大而在其上可摸到正常子宫者,表示为子宫颈肌瘤;子宫明显一致增大,且较硬,可能为藏于宫腔内或颈管内的黏膜下肌瘤,如宫颈口松弛,伸入手指往往可触及光滑球形的瘤体;有的则已露于宫颈口,甚或突入阴道内,可以一目了然;但有的继发感染、坏死,或较大,触不到宫颈,则易与宫颈恶性肿瘤、子宫内翻等混误。

肌瘤的生长部位也可影响子宫体的宫颈的位置。如子宫后壁的肌瘤,可将宫体和宫颈推向前面;子宫后壁的肌瘤向子宫直肠窝发展,甚至可将子宫挤向耻骨联合后上方,在下腹部即可触及子宫轮廓,而子宫颈也随之上移,阴道后壁向前膨隆,阴道指诊不能触及宫颈;如为阔韧带肌瘤,则往往将子宫体推向对侧。

3.黏膜下肌瘤

(1)概述

黏膜下肌瘤是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黏膜层直接接触,约占10%。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子宫颈肌瘤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2)自查黏膜下肌瘤

①一是观血:月经增多、绝经后出血或接触性出血等,常常由于宫颈或宫体发生肿瘤所致。因此,除正常月经以外的出血,都要究其原因,以备对症诊治。

②二是观带:正常白带是少量略显黏稠的白色分泌物,随着月经周期会有轻微变化,但脓性、血性、水样白带等都是不正常的。

③三是自摸肿块:清晨,空腹平卧于床,略弯双膝,放松腹部,用双手在下腹部按触,由轻浅到重深,肿物是可以发现的。

④四是感觉疼痛:下腹部、腰背部或骶尾部等疼痛,都要引起注意。因为有时候疼痛就是肿瘤的自我暴露,如肿瘤发生蒂扭转、破裂或变性等,都会引起腹部疼痛。

(3)病因

①年龄: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②生育:与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生育因素有关。此外,妊娠时雌性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快速变大。

③性生活卫生:不洁的性生活引起了生殖器官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

④内分泌:很多女性不经医生指导,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及一些美容美肤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体内雌激素水平。

⑤不良生活方式: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喝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