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手术步骤

六、手术步骤

首先进行宫腔镜检查,在B超介入下仔细检查宫腔内肌瘤的部位和根蒂部状态,再根据肌瘤类别进行手术。先用环形电极或滚球电极电凝肌瘤表面的大血管和瘤蒂的血管,可减少术中出血,再伸出电切环置于需切除组织的远侧,启动踏脚,在手中感觉到有切割作用时移动切割的手柄或弹簧,切割组织,电切环移入镜鞘内,再放开踏脚,取出组织。对于2cm以下的小肌瘤,重复此操作,分次片状切割瘤体,使肌瘤体积缩小,肌瘤即可完全切除。对较大的肌瘤可采取切割、钳夹、拧转、牵拉、娩出的五步手法取出。术中给缩宫素静脉点滴,以及手术操作可增加黏膜下肌瘤的突出程度,甚至使一些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突出,变成黏膜下肌瘤而有可能切除。

对于有蒂黏膜下肌瘤,首先切割缩小甚至切断瘤蒂部,然后钳夹取出。如肌瘤较大或因表面光滑无法钳夹取出,需切割瘤体,缩小体积。注意最好于瘤体上切割凹槽,以便于钳夹。

对于无蒂黏膜下肌瘤,需在超声波的严密监视下,用9mm的环形电极沿着肌瘤底部的被膜逐步切开。可利用镜体的先端,一边压迫肌瘤,一边钝性剥离肌层。切除到一定程度时,即可用肌瘤钳抓住肌瘤,一边观看超声波图像,一边拧转,牵拉使肌瘤脱离子宫壁,重复钳夹和切割操作,切除肌瘤。对于突出度<20%的肌瘤,开始切割后,肌瘤可向子宫腔内突出,而能完全切除。如果不能完全切除时,可用9mm电切镜将已突出于腔内的肌瘤及肌层内残留的肌瘤切除5mm以上。手术后2~3个月宫腔镜复查,可再次行TCRM术,将又突出于子宫腔内的肌瘤完全切除。

对于多发黏膜下及壁间肌瘤,一次尽可能多地切除肌瘤,术终放置宫内节育器,2个月后取出。

宫颈肌瘤均有包膜,从宫颈管脱出者,可用环形电极切断瘤蒂完整取出或切开包膜完整拧出。埋入宫颈组织间的肌瘤,只要能扪清其轮廓,用环形电极从包埋组织最薄处进刀,切掉肌瘤后,适当延长切口,自包膜内将肌瘤完整剥出。肌瘤取出后瘤床一般不出血,如瘤床较大或宫颈外形不整,可用可吸收肠线缝合。宫颈管内的无蒂性黏膜下肌瘤,因宫颈管壁已经变得很薄,极易造成穿孔。

直径6cm以上的大肌瘤,术前需用GnRH-a预处理。

注意手术时间应限制在1h内,灌流液吸收量在2000mL以内,避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综合征的发生。

术后检视宫腔,电凝出血点止血,出血较多可于宫腔内放置气囊导尿管压迫止血,注生理盐水15~40mL,4~6h取出。同时用宫缩剂、止血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