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是借助子宫、阴道与外界相通这一独特生理解剖特点,利用阴道这一天然孔穴进行手术,对子宫内的肌瘤进行剥除或切除子宫。具有腹壁无疤痕、腹腔干扰小和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以及肠粘连、肠梗阻并发症少等优点。

子宫肌瘤的数目过多或肌瘤过大时,腹腔镜肌瘤剔除术存在小肌瘤容易残留和残腔缝合止血困难的缺陷,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恰能弥补此类缺陷。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腹部不用开刀,经阴道直达子宫病变部位,微创剔除肌瘤,术后身体恢复快。

(一)优点

(1)对于腹腔干扰小,手术创伤小,无腹壁疤痕。

(2)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3)术后吸收热程度和发生率低。

(4)术后使用抗菌素时间短,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二)适用人群

盆腔无粘连、无炎症和附件无肿块者;为了腹部美观而不留疤痕或腹部肥胖者;子宫或肌瘤体积不超过3个月妊娠大小者;有子宫脱垂者;无前次盆腔手术史者;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内科并发症不能接受开腹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

(三)手术步骤

(1)位体与消毒: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下腹下部和大腿的上1/3。

(2)暴露术野:缝线固定小阴唇于外阴皮肤上。用宫颈钳钳夹子宫颈做牵拉用。

(3)宫颈前唇黏膜切口:将金属导尿管插入膀胱内,辨认膀胱后壁在子宫颈前唇的附着点,在此附着点下0.5cm处切开宫颈黏膜。切口位置可影响以后手术的进行。如切口太靠近宫颈,则难以找到阴道间隙;如切口过高,容易伤到膀胱底部。

(4)分离膀胱:提起阴道切口缘,用金属导尿管将膀胱壁挑起,看清膀胱下界,剪开膀胱后壁附着于宫颈前壁的疏松组织。找到膀胱与宫颈的间隙,自宫颈中线分离膀胱宫颈间隙。用阴道拉钩向上拉开膀胱,可见两侧膀胱宫颈韧带,贴近宫颈将其剪断分离。继续向上游离达膀胱反折腹膜。分离到腹膜时可感到组织疏松,手指触摸有薄膜滑动感。

(5)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将膀胱向上方拉开,暴露反折腹膜皱襞,将其剪开并向两侧延长。在腹膜切缘中点缝一针丝线做牵拉标记。

(6)宫颈后唇黏膜切口:沿宫颈前唇切口两侧向后延长宫颈黏膜切口,环行切开整个宫颈黏膜。紧贴宫颈后壁向上分离宫颈、阴道黏膜,直至子宫直肠反折腹膜。

(7)切开子宫直肠窝腹膜:剪开子宫直肠窝反折腹膜,并向两侧延伸。于腹膜切除中点处缝线一针,做牵拉标志。

(8)暴露子宫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于宫颈旁两侧和后方暴露主韧带和宫骶韧带。

(9)处理子宫骶韧带:将宫颈向一侧上方牵拉,暴露对侧宫骶韧带,靠近宫颈钳夹、切断、缝扎,保留缝线备用。

(10)处理子宫主韧带和子宫血管:将宫颈向对侧下方牵拉暴露一侧宫颈主韧带。紧贴宫颈自下而上,分次钳夹、切断、缝扎主韧带和子宫血管,并保留缝线,深达子宫峡部水平。

(11)处理圆韧带:将子宫向下牵拉,暴露圆韧带。距子宫1~2cm钳夹、切断圆韧带,缝扎后保留缝线。

(12)处理子宫附件:将子宫体向下牵拉,暴露一侧阔韧带、输卵管和卵巢固有韧带,分次钳夹、切断、缝扎。同法处理另侧后可取出子宫。

(13)检查卵巢:摘除子宫后,检查各结扎残端及双侧卵巢大小、质地。

(14)包埋缝合两侧残端组织:将两侧的阴道黏膜与同侧盆腔腹膜缘缝合,使各残端包埋在内。

(15)缝合盆腹膜及阴道黏膜:从一侧开始穿过阴道前壁黏膜、盆腹膜前后缘及阴道后壁做连续或间断缝合,关闭盆腔及阴道。阴道内置消毒纱条。

(四)术后处理

停留尿管72h;注意保持软便。

(五)常见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1)出血:术中出血多因钳夹或结扎线滑脱所致。遇此情况时,应直视下找出出血血管将其结扎,不要盲目钳夹,以免伤及深层组织中的输尿管、尿道及膀胱。残留附件血管的出血,止血极为困难,应充分暴露术野找到出血血管结扎之。如无法止血则需行剖腹止血。术后出血有腹膜内或腹膜后的出血,应行阴道检查并及时处理。

(2)感染:此类手术为相对无菌手术,术野残端和泌尿道感染较为常见,感染者常伴有尿潴留。也有个别发生严重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术后应常规应用抗生素。

(3)损伤:损伤多为解剖层次不清所致,常见伤及膀胱、直肠,少有伤及输尿管、尿道及小肠等。一旦发生器官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