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
有人可能有过这种经历,考试的时候匆匆浏览完试卷发现没有一道题会做,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却始终解答不出来,心里想着的只有考得糟糕的后果。慢慢觉得恐惧、焦虑,甚至呆坐在座位上,直到考试结束时也没有办法做出一道题目。这就是因为情绪沮丧和焦虑影响了智力的发挥,消极情绪压抑了大脑的思维能力导致“思维瘫痪”。
任何人在焦虑、抑郁或恐惧的时候,都无法有效地接受信息或妥善处理信息,作为学生也就不能学好知识。强烈的消极情绪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来进行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阿尔波特是考试焦虑研究的开拓者,19世纪60年代他就开始了对考试焦虑的研究。研究发现,存在两种焦虑类型的学生:第一类学生的学习受到焦虑的干扰;第二类学生在压力下仍然可以学好知识,或者说正是压力推动了他们的学习。一心想着要考好而带来的焦虑对于前一类学生来说是一种干扰,影响了他们复习功课使得考试失败。不同的是,这种焦虑促使后一类学生认真复习功课准备考试,最终取得好成绩。前一类学生由于考前的过度焦虑干扰了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对问题的思考,学习效果显然不佳。在考试的时候,这种焦虑又影响了他们解决问题时的思考过程。通过了解参加考试的学生所担忧的事情的多少,就可以准确预测他们的考试结果。因为我们的智力资源是有限的,当花费了太多的智力资源在焦虑情绪上的时候,用来处理其他信息的智力资源就相对减少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停地想着考试可能会失败,也就没有多少心思来认真思考试题了。
擅长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则会利用考试前的焦虑鞭策自己,认真准备,从而取得好成绩。焦虑和学习效率、考试成绩的关系可以用倒“U”形曲线来描述。焦虑程度和学习效率、考试成绩的关系在倒“U”形曲线的顶点上时呈现最佳状态,适度的紧张和动机可以激励人们去取得成就;而在顶点的左边,焦虑的程度过低,不能激励人们尽力做好工作;在顶点的右边,焦虑的程度过高,影响人们的做事效率。
愉快的心情可以让我们思维顺畅,对于一件事情的考虑也会更加全面透彻,在解决有关智力和人际问题时更容易。开怀大笑更有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智力。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在观看电视喜剧时,解答心理学家用来测试创造力的谜语比平时更为得心应手。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参加实验的人一支蜡烛、一盒火柴和一盒图钉,叫他们把蜡烛粘在软木墙上,再点燃蜡烛,但条件是不可以让蜡烛油滴到地板上。那些先看了电视喜剧、有关数学的电视节目或做过体育运动的人,更容易想到先把图钉盒钉在墙上当做蜡烛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富有想象力和创意。
在进行决策时,如果我们的心情愉快,会使思路更广阔、更具建设性。当我们考虑采取某种行动的后果时,心情愉快的时候更偏重于考虑积极方面的情况,从而容易做出风险性较高的事情;而情绪不佳的时候,作出的决策往往过于谨慎。下面再来看看希望和乐观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