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的曙光
中国台湾女歌手张韶涵唱过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潘多拉》,其中有一句歌词是:“劝你别做潘多拉。”潘多拉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一位公主,诸神因妒忌她的美貌,送给她一个神秘的盒子,叮嘱她千万不要打开那个盒子。然而,有一天,潘多拉终于抵制不住好奇心的诱惑,打开了盒盖。于是,盒子内的疾病、痛苦、疯狂等趁机飞了出来,传播到了人间。幸亏一位心地善良的天神及时叫她关上了盒子,才留住了承受痛苦的良药——希望。
美国心理学家斯奈德曾经研究过大一学生对成绩期望的高低与实际学习成绩的关系。对于考试成绩的期望不同,所作出的努力程度也就存在差异。结果发现,可以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期望来预测大一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比用与智力密切相关的SAT学业能力倾向测验更可靠。对成绩期望值高的学生,学习会更加刻苦,想方设法达到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希望得到中等成绩的学生或许会付出一定的努力,能达到目标就可以了;若学生对成绩不抱希望,往往会放弃努力,破罐子破摔。
研究人员发现,希望不仅能够减轻我们当前的痛苦,而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让人锐意进取,完成工作,乃至在各种行业领域中独领风骚。希望不仅是用乐观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而且希望还是相信自己的意志力,不怕艰难险阻实现目标的绝佳动力。
乐观是在我们经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仍然坚信情况将会好转,前途是光明的。乐观是让我们在逆境中能够不心灰意冷、不绝望,意志不消沉的一种积极心态。智力水平相同的学生,学习态度是否乐观决定了他们的成绩高低,乐观的学生设定的目标相对较高,并会努力学习去实现目标。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就曾用游泳运动员作过有关乐观态度的测试。在测试中故意告知运动员,他们的表现比较差(其实表现不错),之后,让他们休息片刻再次训练。结果发现,有着乐观态度的运动员在休息之后的成绩比第一次更进一步,而那些有悲观倾向的人第二次游的成绩却比第一次差。乐观者把失败看做是可以改变的,积极制订新的计划,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转败为胜,走向成功。相反,悲观者认为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对此无能为力,认为即使再努力也只是白做工。
乐观也能预示学业的成功。塞利格曼曾用乐观态度测量的分数来预测大一新生的学习成绩,比用SAT学业能力倾向测验得到的分数更准确。一些人在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中形成了悲观的生活态度,但是这种生活态度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转变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自我效能”,就是相信人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能够应付人生的各种挑战。发展任何一种能力都能增强我们的自我效能感,使我们敢于承担风险,迎难而上,接受挑战。当我们在挑战中取得成功后,相应地又增强了自我效能感。这些积极的情绪能够大大增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