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
我的孩子正在上幼儿园。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在超市里缠着父母要买这个买那个,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买下来,最终闹得不欢而散,所以我从小就对孩子讲道理,每次出去买东西只能买一样。
昨天下午,我又和孩子去超市了。孩子在路上就说:“我今天只买一样,酸奶。”于是,我们就拉了小钩。到了超市里,女儿看看这个,摸摸那个,自言自语地说:“妈妈,你放心,我就是看看!”
我不理她,故意同时拿起酸奶和口香糖问她:“这两个都要吗?”她学着大人的模样,故意瞥了我一眼说:“我们不是说好了嘛,只买一样!我要酸奶。”
我想,这时候孩子应该肚子饿了,所以劝她:“再买个蛋糕吧?”她看了看手里的酸奶说:“还是算了吧,否则就是你说话不算数喽!”
本案例中这个小女孩自制力非常强,读到这里,相信各位父母在佩服之余说不定自己也会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样的自制力是许多父母也做不到的。不用说,孩子这样信守诺言是父母培育的结果。
所以,父母作为孩子接触最多的对象,在培养孩子自制力时要注意遵守诺言,其影响不可小看。在本案例中,连这么大的孩子都会提醒父母“否则就是你说话不算数喽”,看似一句戏言,实际上就反映了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鉴于此,父母在平时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培养他的自制力时,一方面不能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随心所欲,另一方面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合乎这种规范。在这一点上,父母和孩子双方,尤其是父母,要带头信守诺言,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
显而易见,所谓信守诺言并不是两人之间“拉钩”那么简单,而是要时时处处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言行、懂得是非观念,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顺利成长都会有极大帮助。
例如,一位妈妈从小就教孩子怎么文明说话,还与孩子约定谁也不能说脏话,否则要受到“惩罚”,所以孩子很清楚哪些话可以说、怎么说,知道哪些话因为是脏话或者容易伤人不能说,久而久之就在这方面形成了很强的自制力。有一天这位妈妈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一路上听到许多小朋友在学说脏话,唯独自己的女儿一句脏话也没说。妈妈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善于模仿了,这一定是因为今天课堂上有人说了脏话,于是就向女儿打听。女儿说:“许多小朋友都说脏话,我不说,因为说脏话不好。我们已经说好了不讲脏话,要说话算话!”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父母必须带头信守诺言,实际上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以身作则。因为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孩子最初的学习对象就是父母,父母自己率先垂范,会对孩子更有说服力。
例如,你想让孩子专心吃饭,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就要遵照约定接受惩罚。如果你自己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这时候却要求孩子坐在那里端端正正地吃饭,就不但说话不硬气,而且简直蛮横无理。你与孩子约定做事有始有终,自己就要首先从头到尾好好地去完成某件事,而不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如果你对孩子是“马列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一种“为什么爸妈可以说话不算数,我却不可以”的想法,这样要想培养他的自制力就难上加难了。这就是说到做到的力量。
所以在这方面,父母尤其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自制力。有些父母喜欢玩网络游戏或者喜欢打麻将,并且乐此不疲,家里什么事都要为此让道,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屡次承诺改正却做不到,这样就会在孩子心目中造成你没有自制力的不良影响。己不正,何以正人?有了这样的基本印象,你对孩子的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因为你自己就缺乏应有自制力,所以很难设想自控能力更弱的孩子会说到做到了。
末了顺便说一句,本案例中这个孩子并不是除了这瓶酸奶以外对其他东西都不喜欢,而是她的自制力告诉她今天只能买一样。这时候父母如果突然发现确实还有东西急需购买,就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解释清楚,而不至于让他误解是你自己首先破坏了原来的承诺。
例如你可以说:“今天你的表现很好,我再买个小蛋糕奖励你吧。”请注意,这个东西在你嘴里说出来的是“再买一个”而不是“第二个”,并且是额外“奖励”的,就很好地避开了你“不守信用”的尴尬。有些父母也知道一诺千金的重要,可是往往一激动就会忘乎所以,这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