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辅导

情绪辅导

面对孩子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转变,父母并不都是束手无策的。研究发现,有三种类型的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的负面情绪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他们的“那一套”并不奏效。

专制型父母 这些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非常不满,一旦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就给予严厉的指责、打骂或惩罚,如有的父母的“哲学”就是哭的孩子就多打一下。

疏忽型父母 这些父母对孩子出现的负面情绪往往采取一种熟视无睹、不理不睬的态度,并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只要孩子功课学好就可以了。

放任型父母 这些父母通常能够接受并以同情心来对待孩子的负面情绪,但是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却爱莫能助、手足无措。

真正能奏效的是第四种类型的父母的处理技巧,他们是情绪辅导型父母,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能够觉察到孩子出现的、即使是偶尔出现的各种负面情绪;

(2)了解情绪智力教育的基本内容,能够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亲近,并能适时地给予正确指导;

(3)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确认孩子当时的情绪和感受;

(4)能够帮助孩子寻找并运用某些词汇来说出自己正在宣泄的情绪,比如,愤怒、悲哀、痛苦、焦虑等;

(5)能够为帮助孩子解决目前出现的情绪问题去思索、计划,为达到对孩子的情绪智力的教育目的而进行某些限制。

【注释】

[1]少年期(学龄中期),在心理学中的年龄划分是11岁、12~14岁、15岁。

[2]青年初期(学龄后期),在心理学中的年龄划分是14岁、15~17岁、18岁。

[3]社会期望,指社会对每一个处于一定社会地位上的人的要求。比方说,社会对母亲的社会期望就是充满母爱、贤良淑德等;对学生的社会期望就是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认真学习、力求上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