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硬币

一枚硬币

世界上最早的火车只在机车里装上一个制动器,车厢里是没有的。要刹车的时候,火车司机必须用手去扳动制动手轮,不方便且效力不大。一次,一个穷苦的年轻人目睹了一起可怕的火车车祸,很多人丧命——那是制动器力量不够,不能迅速停车的缘故。

一天,年轻人闷闷不乐地在办公室里坐着。他很需要钱,但偏偏钱又很少。门开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儿走了进来,请他买一份《生活世纪》报纸。他告诉她没有钱买,她就转身向门外走去。但他看到女孩儿悲哀的表情后,又把她叫了回来,他仔细搜索了自己的口袋之后,终于找到了一枚可以购买一份报纸的硬币。

也许年轻人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要从那张报纸上获得些什么;也许他从来都没有指望过靠他同情与怜悯的一枚硬币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这枚硬币不但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全世界人的命运。

那份报纸描述了当时工程师们在蒙塞尼山下开凿一条隧道的情况。他发现工人们在开凿隧道时用的是超大功率的凿岩机,而这些凿岩机是由压缩空气驱动的。职业的敏感让他怀着极大的兴趣读完了这条消息。他想知道是否可以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制动器,如果压缩空气的力如此大——足以在隧道里推动凿岩机,那么也许能使沉重的列车停车而避免事故发生。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与尝试,一种新式制动器诞生了。从那时以来,他的发明在世界各地的铁道上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而他就是法国压缩空气制动器的发明人威斯汀豪斯。后来,当有人问及威斯汀豪斯是怎样产生用压缩空气来驱动制动器的想法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的成功要归功于一枚平常的硬币。”

专家点评:

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把握命运需要有个好的心灵。一枚硬币看似平常,然而它代表的却是威斯汀豪斯先生的善心与人格。生活中,人们总是处于追求之中,然而要想有所获得,无论是大的目标还是小的利益,都需要你有一颗善心和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你才会收获一份意外的惊喜与回报。

有人说,善良的人不一定懂得感恩,但感恩的人一定会有一颗善良之心。善良仁义的品质对孩子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父母认为,面对今天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培养孩子善良仁义品质就意味着让孩子有什么说什么,对人对事开诚布公,有意见当面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使孩子得罪人、吃亏。

这些父母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一个人,特别是幼年阶段,其成长的主要养料就是真善关。如果在这一阶段他们得不到这种教育,必定会造成心灵的缺失。现在好多独生子女都存在着这样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在诱惑面前显示出自私自利;有的在别人需要帮助时表现得麻木不仁;有的在对待社会弱势群体时不是同情关爱,而是视而不见,甚至嬉笑取乐;有的在同伴交往中遇到矛盾时不是理解宽容,而是恶语攻击,甚至大打出手……他们这些错误行为正反映了他们认知上的缺陷,麻木暴戾的行为背后是一颗温和、善良心灵的流失……而这种缺失必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但是,只有善良能够给孩子带去终生的幸福(我们所强调的是“终生的幸福”,而非眼前利益)。作为父母,绝不能放弃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那是你能给予孩子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如果你被一时利益蒙蔽了双眼,必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孩子是明天的主人。他们将踏入社会,与社会上纷纷杂杂的人发生纷纷杂杂的关系,代替我们推动时代的车轮前进,建构我们整个社会的脊梁。他们是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所以,教给我们的孩子善良吧。

专家建议:

建议一:善良的情感要从小培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牵引孩子的灵魂。善良犹如肥沃的土壤,容易长出智慧的庄稼。身为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善良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姆林霍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幼儿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期,作为父母应重视孩子的早期培养,做到先入为主,为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品德基础。如果忽视情感方面的熏陶,孩子们可能会对人对事漠不关心,随心所欲,唯我独尊,习惯于别人为他服务,而不懂得应为别人尽点义务。

建议二: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善良仁义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教育孩子诚实,家长应该首先做到忠诚老实。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都没能够表现出善良仁义品质,如有的家长明明看见自己的孩子先动手打了邻居的孩子,反而说邻居的孩子先动的手。这样的家长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做错事。

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父母要从自己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直的人:对同事、亲友不说谎、不做假;在孩子面前信守诺言,不为了达到某个短期效果而欺骗孩子;要敢于在孩子面前作自我批评;不袒护、包庇自己的孩子;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等。父母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建议三:不要对孩子进行恶教育

生活中,许多父母往往对给孩子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例如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钩心斗角”等。也许父母的本意没有错,即告诫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小心上当。可是,这种教育的尺度却很难把握,试想,如果在父母本身带有偏颇甚至错误的情况下引导孩子,将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啊?

过分的戒备和敌意易使人产生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指任何令人愤怒、妒忌、仇恨、苦恼或悲伤的感觉,这些负面感觉长时间地持续下去,会令人无法理智地思想和处事,亦会阻碍人享受生活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谈不上对孩子感恩之心的培育。

建议四:坚决唾弃暴力

作为父母,不要给孩子提供暴力玩具,要让孩子远离暴力镜头,在处理问题时不用暴力行为。然而,却有许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恨铁不成钢,孩子犯了错误之后,经常是棍棒相加。在孩子的思想里,暴力是有理由的,也是有力度的。那么,当他与别的孩子产生摩擦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暴力,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暴力。

这种唾弃暴力的教育,在德国非常受重视。据悉,在德国的学校,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立即果断地予以开除,接着再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虽然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因为德国研究者已找到了越来越多证据证实:小时候如果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长大后很难成为和平人士。一些联邦议员也指出:让德国男童少与玩具枪炮为伴是“明智”之举。也许,还能预防德国重蹈“历史覆辙”。他们反对玩具商开发生产“暴力玩具”,不支持孩子玩枪炮、坦克等武器性玩具。这些做法都值得我们效仿。

建议五:让孩子学会乐于助人

作为父母,要热忱支持孩子的“献爱心”活动,教孩子助人为乐,让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崇高,从而形成乐于助人的善良品质。特别是帮助孤寡病残之人,更容易挖掘孩子心的良善之心。

有一天下午,王女士陪同刚从国外回来的朋友李娜与她的儿子飞飞去买书。一行人刚走到街头,就见到蹲在街角上的一位乞丐对着飞飞笑。飞飞犹豫着掏出口袋里的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把买笔的钱送给这位叔叔。”还没等李娜说话,王女士忙抓住他的小手说:“别这样,飞飞,这些人都是骗子。”

飞飞疑惑地望了王女士一眼,轻轻挣脱王女士的手,继续对母亲说:“妈妈——”还没等他说完,李娜就微笑着鼓励道:“去吧,飞飞,你让妈妈感到骄傲。”

望着孩子的背影,王女士忙将自己种种被骗经历告诉李娜。李娜很认真地听着王女士的话,等王女士说完了,只见她抱歉地一笑,说:“谢谢你的提醒,但我认为飞飞的想法应该得到鼓励。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有很多乞丐好吃懒做,专门装出一副可怜相骗取大家的同情,可是如果我们禁止飞飞这样做,他就会错误地认为人与人之间是自私和冷漠无情的,毕竟,善心比金钱更重要。”

总之,父母对周围人应表现出真挚的同情,并帮助我们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只有不断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才能在孩子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培育孩子的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