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病程记录书写要求
首次病程记录是指患者入院后书写的第一次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师)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
首次病程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
病例特点:应当在对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归纳和整理后写出本病例特征,包括阳性发现和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和体征等。
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根据病例特点,提出初步诊断,写出对诊断的分析思考过程,阐述诊断依据:对诊断不明的写出鉴别诊断并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步诊治措施进行分析。
诊疗计划:提出具体的检查及治疗措施安排,提出针对疾病的健康宣教内容。
首次病程记录应高度概括,突出重点,不能简单重复入院记录的内容。抓住要点,有分析、有见解。
·首次病程记录范例
×年×月×日×时×分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女性,××岁,因劳累胸痛2个月,于×年×月×日×时×分由门诊收入院。
1.病历特点。
(1)老年女性,病程短。
(2)患者2个月前开始出现劳累及情绪激动时胸骨中下段压迫性疼痛,范围手掌大小,向左肩放射,无胸闷、心悸及大汗,休息5分钟可缓解,每日发作1~2次。
(3)既往史:发现高血压病史8年,未规律服药,平时血压波动在(180~140)/(100~8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4)入院查体:BP 170/85mmHg,神清,精神可。口唇不绀,颈静脉未见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柔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V5、V6 ST段水平下移0.05~0.1mV。
2.拟诊讨论。
(1)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以及目前辅助检查结果,结合患者既往疾病史,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劳力型心绞痛。诊断依据:患者2个月来反复出现劳累及情绪激动时胸骨中下段压迫性疼痛,范围手掌大小,向左肩放射,休息5分钟可缓解。疼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均符合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见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下移,同时有高龄、高血压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故心绞痛诊断明确。但仍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①急性心肌梗死:多为无诱因出现剧烈胸痛,持续时间长,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常伴有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心电图中面向梗死部位的导联ST段抬高,并有异常Q波,心肌酶升高,肌钙蛋白阳性。本患者为劳累性胸痛,持续时间短,休息后缓解。心电图未见ST段抬高及异常Q波,心肌酶正常,故目前不支持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②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大块栓塞常引起胸痛、气急和休克,但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右心室急剧增大、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和该处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等。发热和白细胞增多出现也较早。心电图示电轴右偏,Ⅰ导联出现S波或原有的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aVR导联出现高R波,胸导联过渡区向左移,右胸导联T波倒置等,本患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所示不支持此诊断。
③心脏神经官能症:多于疲劳后出现胸痛,为短暂刺痛或持久隐痛,喜叹气样呼吸。含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神经衰弱症状,心电图无异常。本患者为典型劳力型心绞痛,且心电图见ST段下移,故不支持。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发现高血压病史8年,未规律服药,平时血压波动在(180~140)/(100~80)mmHg。入院血压170/85mmHg,诊断明确。
3.诊疗计划。
(1)低盐、低脂流质饮食。
(2)卧床休息,吸氧。
(3)监测心电图、心肌酶变化,观察有无急性心肌梗死。
(4)静点硝酸甘油,口服阿司匹林、倍他乐克、辛伐他汀等药物抗血小板凝集、抗凝、调脂、扩冠、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
(5)指导患者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6)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
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