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一般规定

2.1 一般规定

在工程总体设计中,充分吸收国内外绿色公路建设的成功经验,把生态保护理念贯穿到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统筹考虑项目建设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要求,统筹公路与环境、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选择线位、灵活选用技术指标、集约利用资源、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高工业化建造水平等工作,将绿色公路建设理念贯彻到公路的每一个细节,完善公路服务功能,提升公路的供给品质(图2-1)。

img

图2-1 湖北省神宜公路科技示范工程

(1)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宽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合理选用标准、灵活运用指标”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等理念,科学确定公路建设标准。

(2)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统筹考虑扩展路网覆盖面与扩大通道运输能力的关系,注重公路运输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当项目或路段存在多重功能时,应兼顾多重功能对项目建设的需要,重点满足主要功能的需求。

(3)突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将公路运营和维护纳入工程设计与建设一并考虑(图2-2)。总体方案应统筹兼顾各分项工程在后期施工、养护、营运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综合优化要求,充分做到公路全寿命周期内系统最优,综合成本最低。

img

图2-2 沪蓉西高速公路科技示范工程

(4)根据项目功能定位,结合路网规划、建设条件、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论证确定绿色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应区分主次指标,做到主要指标强制执行,次要指标灵活掌握,突破指标论证使用,确保公路运营安全。

(5)加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有效对接,推动干线公路与城市道路融合发展,并合理选用相关技术标准;宜按照公路两侧的城镇规划和实际需求,合理设置非机动车系统、公交系统、人行系统等。

(6)公路改扩建工程应加强对既有道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对使用缺陷、事故盲点及功能欠缺等问题进行评估;对加宽扩建和新建分离式线位等方案的工程规模、建设条件、工程造价、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因地制宜地确定工程方案。

(7)利用既有道路改扩建时,应最大限度利用既有道路的资源,包括既有道路线位资源、旧路材料、安保设施、标志标牌和行道树等,并做好既有道路施工期间的保通设计(图2-3)。

(8)加强公路建设项目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统筹考虑交通、游憩、娱乐、购物等旅游要素和旅游资源开发,实现干线公路与景区公路连接线的高效衔接,构建“快进”“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

(9)强化公路智能管理和信息引导工作,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行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信息技术,沿线交通工程及相关机电设施基本具备智能联网联控的接入与输出条件。

(10)树立“动态设计”理念,组织建设、设计、咨询、施工、监理、地方协调等部门共同参与“动态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项目建设品质。

img

图2-3 神农架公路的废旧轮胎用于安保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