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地质选线

3.2.2 地质选线

路线总体走向和局部方案选择应根据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择优选择方案,尽可能绕避不良地质构造破碎带、滑坡体、崩坡积体、岩溶区、采空区、矿区等。

img

图3-4 恩施“十大拐”公路选线

(1)越岭路线:选线一般先选垭口,再定标高,最后研究两侧的展线。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前提下,宜在较大范围内选择;应尽量避免选择在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差、地质灾害发育的区域;展线路段应尽可能选择岩层倾向有利、地质构造不发育、地形坡度较缓的一侧(图3-5)。

img

图3-5 川藏线“天路十八拐”

(2)沿溪线:山区公路选线优先考虑沿溪线,路线宜选择在地质灾害不发育且谷坡平缓的一岸,应尽可能利用河流阶地布线,避开岩石破碎带和顺层岩体。对水深流急、治理困难、水毁严重或泥石流、山体滑坡可能造成河床淤塞的路段应考虑适当抬高线位或绕避的可能性。

(3)滑坡段路线:路线应避让大型古滑坡体和处治困难的滑坡体、崩坡积体,以避免开挖坡体诱发滑坡(图3-6)。难以避让时,路线通过滑坡的上缘,以挖方路基为宜;通过下缘,以路堤为宜。加强滑坡及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落实相应的处治工程方案。

img

图3-6 公路线位优化,避开滑坡

(4)岩溶区、采空区路线:路线布设应尽可能避让岩溶发育区和大型采空区。无法避让时,应通过多方案比较选择影响最小的路线方案;对岩溶中等及弱发育区、中小型采空区,应根据其分布和埋深情况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