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一般规定
绿色公路线形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使用者的视觉、心理与生理方面的要求,根据公路的等级及其功能特性,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精心创作,实现安全、环保、美观、节约的目标。
(1)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生态选线、标准选线的原则,利用有限的走廊资源,充分考虑城镇规划与布局、社会和环境等因素,选择有利于建设及营运安全、生态及景观良好、少占耕地、投资合理的路线方案(图3-1)。

图3-1 杭瑞高速公路湖北段
杭瑞高速公路湖北段全长199.7km,在建设中完成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路面、新型环保高效水泥基声屏障、山区原生态景观设计与恢复重建技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的攻关,采用太阳能光电、管道式日光照明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等绿色工程技术,成功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速公路
(2)公路的线形设计应在满足行车安全及公路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主要技术指标的严格控制和对次要技术指标的灵活运用,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注重公路与人文环境的和谐(图3-2)。

图3-2 湖北省宜巴高速公路
湖北省宜巴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组成部分)地处三峡库区,项目设计从景观角度对道路走向和结构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地的原始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3)在满足规范标准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大型构造物的走向,路线应尽量利用地形,尽可能避免高填深挖,隧道尽可能实现“零开挖进洞”,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4)过城镇路段宜根据城镇规划与带动地方发展的要求,合理把握“进城”与“近城”、“进村”与“近村”的原则,采用绕行或穿越等方案。新建的一级、二级公路不宜直接穿过人口密集的城镇;因条件限制时,公路应尽量从有利于集镇发展或对现状影响较小的一侧穿过。
(5)路线下穿既有桥梁路段,在满足设计水位及排水要求的条件下,可采取下挖路基、分离式路基或局部调整横断面布置的方式。
(6)改扩建工程线位选择应首先考虑既有路线资源的利用,加强对既有道路平纵横线形的调查,做好平纵面线形的拟合;对拟合线形进行线形组合设计、视距检验评价,优化改善平纵线形和技术指标,必要时提出相应的技术改善和管理辅助措施(图3-3)。
(7)改扩建工程中,对于利用既有道路加宽的长大隧道、隧道群、特殊结构桥梁等复杂构造物,以及长大纵坡、高填深挖或其他地形地质条件特殊困难路段,原则上应采用新线或分离式方案,以降低加宽改造的难度和施工中的安全风险。

图3-3 宜昌市318国道改扩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