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公共课设置概况
2025年11月28日
第一节 高职院校公共课设置概况
公共课程是高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任。随着高职办学理念的变更,高职公共课程的建设也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科的完整性”到“重专业技能和实用类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等综合素质培养”,再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落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等重要举措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公共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主管部门也先后发布多个政策文件,对公共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也提出系列要求。分析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公共课程设置的要求及相关教学文件可知,教育部对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体育健康和就业等类课程的设置方面有明确要求。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除了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外,是否开设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以及开设多少学时,高职院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并且,有些学校,尤其在公共选修课程设置方面往往根据现有的师资来定,随意性较大。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在其他公共课程设置方面也提出系列新要求,如加强人文素养、文化基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但如何落实这些要求、这些要求如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如何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学时数的布局矛盾等问题,还需要各高职院校加强新一轮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为提高质量和效果建议由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牵头组织各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