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博观而约取

16 博观而约取

苏轼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就是通过“读万卷书”的方式,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得间接经验;通过“行万里路”的方式,从亲身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约取”就是将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唯真是取。要做到博观而约取,首先要能识精。这就要对所观之书熟读精思,反复玩味,慧眼识珠,知其精义。

许多书,并非字字珠玑,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杂。因此读书时,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越是博览,越要慎取、精取。否则,那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了。

英国文学家柯尔律治说:有的人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有的人好像是计时的沙漏,注进水,流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有的人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弄脏了些;还有的人像是宝石矿床的苦工,把矿渣扔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这比喻形象贴切,给人启迪。

有些人读书不懂“约取”之道,或如“布袋”,取粗去精;或如“沙漏”,不留痕迹;或如“海绵”,什么都吸收。如此阅读,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读书应当像宝石矿床的苦工那样,辨明瑕玉,扔掉“矿渣”,只取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