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悲悯之心

52 悲悯之心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可见,悲悯之心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一部分。

杜甫一生命运多舛,生活艰难,经常不得饱暖,甚至经历了幼子因饥饿而夭折的痛苦。但是他笔下流露出的并不是怨天尤人的一己之悲,而是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在诗中深切地表达了对天下民生的忧怀,企盼民众能安居乐业。他在自己所住的草屋被狂风卷破时还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并表示若得偿此愿,则“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9世纪中叶,美国爆发了南北战争,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成为北方领导者。以林肯为首的北方军与南方军展开了残酷的战斗。一天,一场战斗刚结束,林肯遇见了一位狂热的北方军支持者。“这场战役中,他们死了2700人,而我们只牺牲了800人,这对我们来说是大获全胜的一战啊!太棒了!”这位女士激动地欢呼道。林肯却严肃地说:“3500个手足同胞为此丧生,这样的战斗能称为大获全胜吗?”“哦,总统先生,您可别这么说,”女士辩解,“事实上,我方只损失了800人,不是吗?”林肯低下头,泪水涌出了他的眼眶。他简短而有力地回答道:“女士,看来我只能说,这个世界远远大于你的心灵世界。”林肯之所以能够推动世界文明向前发展,正是因为他的心灵世界比平常人的心灵世界要博大得多,他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比一般人更多的悲悯之情。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的良知和道德。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无动于衷,而应该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人人常怀悲悯之心,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世界将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