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3·15”
2025年10月24日
03 我看“3·15”
我们常说的“3·15”,指的是每年3月15日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时再雪亮的眼睛也有眼花的时候,这便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这些假冒伪劣商品在给人们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可能给人们带来终生的痛苦。不少病人因为服用假药,不仅没有治好病症,反而病情越来越重;还有一些婴儿喝了“三聚氰胺”奶粉之后,变成了“大头婴儿”。
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举办的“3·15”晚会最受人们关注。这台晚会已有26年的历史,它通过揭穿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骗局、陷阱和黑幕以及报道假冒伪劣商品,对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信很多人都会被一些推销电话、诈骗电话骚扰得不胜其烦,即使我们安装软件对骚扰电话进行拦截、屏蔽,也依然防不胜防。这些电话不仅干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让我们蒙受经济损失。在2015年的央视“3·15”晚会中,记者就针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度调查。让观众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为这些骚扰、诈骗电话提供技术支持的幕后推手竟然是本该负有监管职责的运营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这两家公司甚至给“10086、110”之类的诈骗电话一路“开绿灯”,即使发现诈骗电话显示的是虚假主叫号码,仍然允许其通传。运营商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明知故犯地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令人十分不齿。在曝光这件事的当晚,中国移动表示将立即认真核查,严肃处理。
许多案例都表明,“3·15”晚会确实能够让一些不法商家闻风丧胆,但我觉得除了让媒体承担一定的监督责任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犯罪分子进行严厉惩处,用法律的武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