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愚公移山

53 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它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道理。愚公甘于奉献、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愚公精神在当代社会里也显现出一些不可回避的局限性。

首先便是效率。现代社会是效率社会,处理任何事情必然要考虑时间、人力、物力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愚公移山,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若放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办事效率明显过于低下。

其次是尊重。尊重什么呢?其一,尊重大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而愚公为了自己及家人出行便利,世代移山,间接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其二,尊重子孙后代的个性发展。若不是因为世代移山的祖训,愚公家族或许能在一些不同领域做出成绩来,而这条祖训没有尊重子孙个性发展的权利,间接阻碍了一个家族更为广泛的发展。

最后是处理问题的方式。穷则变,变则通。为了出行的方便,愚公或许不只有移山这一条路可选,若综合考虑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等成本,或许搬家才是更为值当的选择。

每个历史人物、历史瞬间或故事传说,都有其多个侧面。面对愚公移山这样的话题,我们大可放下争议,辩证看待。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学习其执着、勤勉与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对那些有历史局限的部分则加以调整改善,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