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责任心

12 责任心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他人、家庭、集体、社会和国家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战时期,英国特工得到指令:假如被俘,必须保持至少48小时的沉默,以便同伴有时间逃脱。这48小时是底线约定,沉默正是对同伴的责任。

不仅如此,责任心还体现为社会使命。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激发了无数人“位卑不敢忘忧国”的情怀。尤其是鲁迅先生所指的“中国的脊梁”,那些埋头苦干、为民请命、舍身求义的人,之所以能够彪炳千秋,说千道万,只因一颗舍我其谁的责任心。

不容回避,当下出现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学术造假等问题,都是当事人责任心缺失的表现。究其原因,则与“搭便车”心理有关—反正也不缺我一个负责。但是,假如大家面对责任都这样后退半步,不去担负基本的责任,甚至打心底不尊重法律规定,那谁还会尽职尽责?

责任心还出于人的良知,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就像上班面对客户微笑,讲课面对学生认真耐心,生产讲求真材实料……这些行为看似普通,却都镌刻着“责任”两个大字。责任无小事,担责是本事。当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将自己的分内之事做好,人们将生活得更加省心。

正如梁启超所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任何人在世上都不可能孤立地生存,相互依靠必然要求相互负责。对社会负责从根本上说是对自己负责。假如一个人对自己都不负责,怎么可能对他人负责?自我担当是对他人担当的前提,也是对社会担当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