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压岁钱
2025年10月24日
05 变味的压岁钱
每到春节,大人们总是要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俗称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源于北宋时期,史书《清嘉录》中“长幼度岁,长者贻小儿以朱绳缀百钱,谓之压岁钱”,记述的就是古代人在春节时给孩子压岁钱的情景。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给孩子们发放压岁钱已经成为我国的春节习俗之一,压岁钱的意义也由起初的给孩童压惊、安慰孩童情绪,转化为一种平安吉祥的美好祝福。
在春节来临的时候,许多孩子都会热切期盼收到压岁钱。但家长若能在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将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压岁钱的内在价值和意义,做到多送祝福、多表期望,岂不更好?对孩子的爱不一定要体现在压岁钱的数额上,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也可以让孩子受到激励。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不少大人在给孩子压岁钱的时候,过度关注和在乎压岁钱的具体数额,甚至形成了攀比之风。
事实上,过年给压岁钱只是传递人情、沟通情感的一种方式,与贴春联、放鞭炮一样,核心在其文化寓意。不断上涨的压岁钱数额,只会削减它原本的精神内涵。在我国香港地区,大多数市民春节只给小孩10港币压岁钱,因为他们认为,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压岁钱的本意在于祝福。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大家传承发扬压岁钱习俗中的精神内涵,让压岁钱回归祝福的本质,让孩子得到真情的滋养和哺育。毕竟,金钱代替不了真情,真情也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