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家风

66 家风

家风,指一个家族代代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和整体气质。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如崇尚知识、积德行善、勤俭持家,等等。家风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

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一代名臣包拯严厉要求其后代不能贪污财物,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即便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清代名臣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家训是:“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

2012年,当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讲时,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年少时的他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当莫言与母亲在集市上再次与看守人相遇时,看守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莫言想去“报仇”,却被母亲劝住,母亲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或许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就是莫言家风的一个小小体现。在莫言看来,家风和家长的言传身教是每个人的人格底色和精神源头。

家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家风的作用就是通过每个家庭的道德示范作用来影响每一位成员,从而使社会文明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