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的“自私”(2岁~3岁)
4.读懂孩子的“自私”(2岁~3岁)
2~3岁是孩子自我认知的成长阶段,在自然法则的感召下,孩子会一刻不停地形成着自己。作为父母,要善于体察孩子的细微变化,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聪明妈妈私手记】
by:牛牛妈妈
牛牛2岁左右的时候,我开始注意到他不愿和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了,带到幼儿园的所有东西都不许别人碰,动不动就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有时候,就算自己没有玩的兴致,也绝不让别的小朋友碰。
刚开始的时候,我为此很生气,觉得小孩子这样太不懂事,怎么变得这么自私呢?于是,就要求牛牛把自己的玩具物品拿出来跟小朋友分享。后来,我发现越这样要求,他变得越吝啬,甚至都不愿意让小朋友来家里玩儿了。
后来,我买了好多育儿书,一本一本地研究。渐渐地,我开始认识到其实这是孩子自我认知成长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去为之,他们是如此希望自己有权管理属于自己的物品,这是一个人自我意识的体现,而孩子的所有这些表现与自私又根本毫无关系。一位懂心理学的朋友也告诉我,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我的”就是他们的口头禅,一天到晚会挂在嘴边,他们唯一的“工作”就是看着“我的”所有东西,除此之外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
当我把这一心得与牛牛爸爸分享时,他反倒一脸疑惑地问我:“你说一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怎么会有这种意识呢?”于是,我又搬来“救星”,一字一句地给他解释: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刻起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然而,在孩子接下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通过占有属于自己的物品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然而,只有他们占有了这个物品,才会感觉到“我”的存在,而这也意味着孩子自我的诞生。
有了这次深入透彻的“功课”,更是让我们做家长的更清楚地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不再偏执地认为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多么的自私,也不再强迫孩子在他人面前表现出大方的一面,反倒是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成长需求。
所以直至现在,我都很感谢在牛牛成长过程中,那些伴随我们走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无数个波波折折的育儿书,是它们告诉我,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把握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才是一个好父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说给菜鸟妈妈听】
宝宝2岁以后,随着语言和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自我意识也得到迅猛发展。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字典里会频繁出现“我的”“不”这些字眼,从那一时刻起,他们的东西不许别人动,他们也不愿意给别人分享自己的任何东西;即使是在幼儿园换下鞋子,也要坚持放在自己的书包里,这样才肯安心。
然而,就在家长对孩子的种种“叛逆”之举不知所措的时候,早教专业人士会给我们这样的解释:当孩子产生了自我认知能力之后,他们就会变得“自私”起来,因为他们懂得某些东西是自己的,不想与别人分享。要知道,孩子正在用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告诉我们:“我长大了,我的自我意识增强了,我开始独立思考了,我敢于尝试了。”所以,当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不”的时候,恰恰是他们通过语言来感受“我”与他人分离的快乐。而一个没有自我的人,只会丧失“我”与他人、社会分离的机会和界限,最终他的成人世界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纠葛。
所以说,这种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批评孩子“自私”,而是耐心地引导他。都说“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决定了教育的效果”,把握好下面每一个生活细节,就抓住了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契机。
1.当宝宝跟你说话的时候,就算有再忙的事情,也要停下来,用心注意听。2.给宝宝洗浴时,一边洗,一边告诉他身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3.让宝宝开始对自己的物品负起责任来,比如,穿过待洗的衣服要放进洗衣筐,玩过的玩具要放回原处。
4.鼓励宝宝为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将瓜果皮放进垃圾桶。
5.描述宝宝的一些情感体验,比如,“今天,你看起来很高兴噢”,或是“你一定感到很难过吧”。
6.随着宝宝的日益成长,家长可以在墙上贴一张高度表,定期标出宝宝的高度,这样宝宝就能看到自己在成长了。
7.帮助宝宝在纸上画出自己的手印和脚印。
8.把宝宝婴儿时穿的小衣物拿出来,跟现在的衣服比一下,跟宝宝讨论一下他不断长大,衣服也在不断更新。
9.制作一本相册,拍下宝宝做不同活动的照片。
当然,正如植物需要每天浇水施肥才能得以存活一样,如果孩子表现得很不错,大人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
【智慧小博士】
孩子探索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是阶段性的,如果父母不横加干涉,他很快就会经历这个时期,继续成长。
【亲子小游戏】
这个年龄是孩子自我认知的成长时期,常和他们做下面这个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
开始游戏喽:家长先准备一些描绘四季景色的图片,然后,家长边陪孩子看图片,边给他描述各个季节的情景。
再叮咛几句: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在认识四季变化的过程中,增强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