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演奏”(5~18个月)

2.最初的“演奏”(5~18个月)

音乐智能是宝宝最早出现的智能,也是最先被敏感的父母发现的智能。如何激发宝宝的音乐潜能并发展,是每位父母切不可错过的早期教育内容之一。

【聪明妈妈私手记】

by:冰冰妈妈

冰冰6个月大时,有一天,当她午睡醒来时,没看到我在身旁,就小嘴一撇,“呜呜呜”地哭了。当时,冰冰爸一个劲儿地安慰她,都止不住她的哭泣。

后来,冰冰爸学着我抱冰冰的样子,抱起她,又摇又晃的,想让女儿停止哭泣,可是女儿就是不领情。于是,冰冰爸又给冰冰讲故事、拿玩具打发她,可是冰冰还是不吃这一套。这让冰冰爸没辙了。

不知怎的,冰冰爸突然触碰到了冰冰的玩具电子琴,里面响起了一曲动听的旋律,这曲子就像我平时抱着冰冰时给哼的歌一样。令他惊讶的是,冰冰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眨巴着大眼睛,认真地听着。冰冰爸发现女儿的这一表现,就把玩具电子琴靠近她。他发现女儿竟然不哭了,他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父女俩一直专注地听着乐曲,直到我回来。冰冰爸看到我回来了,立马把玩具按钮给关掉了,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可让冰冰有意见了,“嗯嗯,啊啊”地表示反抗,我们俩莫名其妙地对视了一下,冰冰爸笑着说:“哦,我们的女儿还在欣赏音乐呢,我们把玩具电子琴关掉,她自然会不高兴了。”我的脸上还挂着疑惑,可是刚一打开按钮,冰冰又高兴起来了。原来是我们没有理解女儿啊。

自从有了这次经历,更让我们确信音乐对孩子的成长简直太重要了。还记得冰冰1岁多的时候,我们送给她一个漂亮的小鼓,鼓槌也小小的,她的小手拿着刚刚好。

刚开始,冰冰还不知道怎么玩,于是,我们就握着她捏着鼓槌的小手,在上面敲啊敲的,虽说声音听起来怪怪的,但是看着冰冰兴奋不已的样子,我们就会猜想,这个小家伙,此时一定在想:“我算是知道了,小小的鼓槌敲在橙色的鼓面上,竟然会发出声音,虽然听起来有点单调,但是很好听噢。”

没不久,冰冰就甩开了我们的手,自己敲了起来,咚,咚咚……她简直是越敲越兴奋,咚、咚咚,咚咚、咔……一会儿敲到鼓面上,一会儿又敲到鼓身上。

再后来,冰冰拿到鼓槌见什么都敲,一双小手就爱乱摁乱弹。不过即便冰冰敲到鼓身上,我们从不会抬手帮她纠正,或是做出任何干涉她的行为,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总是保持一致的开明:“就让她自己玩。”在我们看来,无论孩子怎样敲敲打打,无论孩子怎样调皮捣蛋,无论孩子的控制能力多差,她也是个弹奏乐器的小能手。

【说给菜鸟妈妈听】

婴儿在5~18个月,就进入了音乐“前能力”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婴儿自身咿呀学语声的逐渐增多,他们的发音能力也将在家人对其说话和歌唱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发。

早在6个月左右时,婴儿对声音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们开始能够使用自己咿咿呀呀的“语言”来回应环境中的各种声音,而且随着自身身体动作的发展能够自己尝试制造出一些声音。比如,孩子无意中碰到系有铃铛的绳子后,铃铛发出悦耳的声音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关注。于是,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婴儿会乐此不疲地不断拉绳子,嘴里还会一唱一和地发出声音。

与此同时,这一阶段的宝宝还能辨别声音的方位,感知音乐的长短强弱以及不同材质的发声。他们尤其喜欢敲打玩具,喜欢听敲打发出的各种声音,可以说,此时的敲敲打打就是他们最初的“演奏”。

当宝宝12个月时,能够随着节奏明显的音乐手舞足蹈,并且会反复模仿自己感兴趣的声音。1岁以后,他们在倾听、区别声音方面的能力会有所发展,能准确分清声源,能迅速地分辨出差别较小的不同声音。比如,当他们看见火车,对它的“呜呜”叫声会特别感兴趣,自己也会不由得拉长声音学火车叫。当宝宝18个月时,他们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歌唱和节奏活动,即咿呀学唱期。

总而言之,0~1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的关键时期。那么,在宝宝出生后,又该如何继续开发音乐智能呢?下面这些方法就值得关注。

1.听熟悉的音乐。家长要定时给宝宝放一些胎教时听过的音乐,保持胎教养成的良好影响。如果不这么做,那些听熟了的记忆可能会在6个月后消失。在复习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注意观察宝宝出现的亲切表情。

2.不同的情景听不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情景让宝宝听不同的音乐,可以使他们有多种视听同时出现的感受,从而丰富情景与音乐的联系。比如说,给宝宝洗澡时,可以播放欢快嬉笑的乐曲;带着宝宝逛公园时,不妨播放歌颂春天的歌曲。

3.做被动操时播放固定的音乐。通常,出生后1个半月到2个月的婴儿就可以做体操了,实际上就是帮宝宝做按摩。家长在给宝宝做被动操时,每做某一段体操就播放同一段音乐。久而久之,宝宝就会记住放哪段音乐要动手,哪段音乐要动脚,哪段音乐又要趴下抬起头来。渐渐地,当宝宝熟练之后,就会由被动操慢慢变成听音乐的主动操了。

4.玩音响玩具。宝宝喜欢能发出声音的音响玩具,如小铃铛、八音盒、能发声的不倒翁、音乐旋转盘等,尤其喜欢自动播放儿童歌曲的八音盒,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宝宝自然会格外努力地学习,渐渐地,使自己熟悉这些音乐。

5.积极回应孩子的“语言”。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声音,如风吹树叶的声音、水龙头冲水的声音、猫叫和狗叫声等,受这些声音的刺激,宝宝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模仿或回应听到的声音。这种语言可能是口中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肢体的动作。这时候,家长应敏感地把握孩子的反应,并模仿孩子的“语言”,给孩子以鼓励,为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音乐感悟奠定基础。

【智慧小博士】

音乐诞生于心灵,而非演奏技巧。对于音乐,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家长不必教他们优美的姿态,只需让其即兴演绎就好。

【亲子小游戏】

亲子共享的温馨美好时光是每位父母送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还犹豫什么,跟孩子做做下面这个《轻舞飞扬》的游戏吧。

开始游戏喽:家人播放一些轻柔美妙的音乐,边抱着宝宝边按节拍随着音乐转来转去,让宝宝在轻飘飘的乐声中荡漾。

再叮咛几句:这种小活动既增进了亲子感情,又培育了宝宝欣赏音乐的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