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音乐耳朵(3岁~4岁)

5.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音乐耳朵(3岁~4岁)

孩子处于3~4岁这个年龄段,对于音乐的感受,会从单纯的节奏感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渡。而借助游戏的帮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欣赏音乐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听觉艺术

【聪明妈妈私手记】

by:涛涛妈妈

游戏是每个孩子最喜欢的活动,自打涛涛出生起,即便工作再忙、家务再多,每天我都会抽出一些游戏时间,完全地交给孩子。

不仅如此,在我看来,游戏的过程还是开发宝宝智慧的大好机会。为了帮助涛涛练就一双敏锐的音乐耳朵,我还会在愉快的游戏中教他唱歌,这种方法竟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动作是孩子认识活动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因素。当孩子欣赏音乐这门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听觉艺术时,只要有动作的帮忙,就能较快地使他们认识音乐、感知音乐,进而提高音乐的欣赏能力。

涛涛从小就对汽车感兴趣,于是,我为他创设了一个以“开汽车”为主题的游戏形式。游戏之前,我先准备了几张小椅子,把它们拼接在一起,这样我们就有了汽车;接着,我又找来了用过的蛋糕盒,用剪刀剪一剪,刚好可以当驾驶用的方向盘。接下来,涛涛扮演司机,我和涛涛爸爸做乘客。就这样,我们一家三口,边玩开汽车的游戏,边教孩子学唱《小司机》《让座》这些歌曲。为了提高孩子在学唱时的注意力,能够积极地记住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我还为他创设了一个游戏,叫做唱歌接龙。开始的时候,我先把所学的歌曲完整地唱一两遍,以便让孩子对歌曲有一个完整印象,再逐句逐句地教给孩子唱。当涛涛初步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就来做唱歌接龙的游戏,一人接着唱一句,直到唱完。

除了这些游戏方法,我们还会和涛涛玩一种猜谜唱歌的游戏。游戏开始时,先由我和涛涛爸唱一遍歌曲,让孩子对整首歌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玩猜谜游戏。也就是说,我们会根据歌词内容做出一个相应的动作,让涛涛猜出大概意思,并概括成一句歌词教他唱出来。比如,在教涛涛唱《小朋友想一想》这首歌曲时,当我们做出两手抱拳,伸得长长地在身前晃动的动作时,涛涛就会猜出“大象鼻子最最长”;当我们做出两手分别伸出、两指放在额旁、蹦蹦跳跳的动作时,涛涛就会猜出“兔子耳朵最最长”。令我们惊喜又激动的是,这种方法既教孩子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丰富的肢体动作,孩子玩得兴致高,亲子关系也其乐融融。当然,我们一家三口也会经常调换角色,举一反三,学唱类似的歌曲。

【说给菜鸟妈妈听】

从听觉能力方面说,3岁多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觉辨别能力,经过恰当的培养便可以获得一定的听觉感受能力,进而领略音乐艺术的美。

与此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还具有一定的听觉记忆能力,也就是说,具有记忆音乐、再现音乐的能力。

比如,多数这个年龄的孩子会唱几首5个音阶内的歌曲,会随光碟音响或电视节目自学几首歌曲,这就意味着孩子具有一定的听觉记忆能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听觉刺激又是全方位的,来自前后、左右、上下的声音都可听见,这又比较适合幼儿认知无意性的特点,这样孩子便能在无意中接受音乐的影响。所以说,3岁也是培养孩子听觉能力的最佳时期,家长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的听觉能力。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播放音乐,最好每次只放一、两首曲子,等幼儿听熟了之后,再更换,这样幼儿才能从多次重复听唱及学习中,产生熟悉的感觉,进而体会曲子的节拍、音调及强弱,促进模仿力及注意力的提升。

具备了准确的听觉能力,还要有准确的歌唱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节奏感,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会按旋律敲击节拍,按节拍作律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此阶段孩子的发声器官尚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娇嫩且容易疲劳,所以,日常生活和歌唱中,家长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发声器官,使之能够健康发音。

【智慧小博士】

研究指出,对三四岁幼儿进行音乐训练,能促使他们的大脑更好地识别空间和时间的模式,并进一步促进这种反应能力的发展。

【亲子小游戏】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声音的世界,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些有关于声音的小游戏,加深他们对声音的认识。下面这个《寻找周围声音》的小游戏就是其中之一。

开始游戏喽:家长引出“声音”的话题,用自己的身体发出一些声音,再启发孩子也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如拍手、拍腿、拍脚等;家长也可以让孩子打开窗户,听一听窗外都有什么声音。

再叮咛几句: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学会关注周围的声音,并让孩子明白这些声音是可以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