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物件发挥大作用(5岁~6岁)

9.小物件发挥大作用(5岁~6岁)

孩子的大脑发育就像一棵小树苗的成长,需要充分合理的营养供应和方法得当的养护,在促进孩子智能发育方面,日常生活中的小物件往往能发挥大作用,那么,针对5~6岁孩子,又该如何开发其数学潜质呢?

【聪明妈妈私手记】

by:龙龙妈妈

龙龙快接近4岁时,我尝试教他加减法。最初的时候,是从5以内的加减学起。后来,看他说得有板有眼了,我又扩展到10以内。

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令我极其郁闷的事情,当我问他,比如,“6加2等于几”的时候,他就摆出一个6的手势和一个2的手势,并摆放在一起数,然后告诉我:“是4!”当时我差点没有晕倒。在此之前,我已经教龙龙把从0到10的加减法全都背下来了,而且他也熟记于心,怎么还这么不长记性呢?

后来,直到我翻起一本专业的育儿书时,才恍然大悟。其实,现实中,有不少家长跟我一样,对孩子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必须把10以内的加减法都背下来,甚至要熟练到能脱口而出的地步,至于孩子扳着手指头算题在他们眼里简直是一种极其幼稚的表现。

可是对此问题,很多专家却并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孩子必须要经过充分的具体实践,把数与量结合起来,透过真实的材料获得数与量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抽象的加减法的概念。也就是说,当孩子真正明白了数字是怎么一回事,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才能看到理想的效果。如此看来,孩子的学习方式需要一个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的过程。为此,专家又是这样建议的:先让孩子了解数字,当他们对数有了概念之后,再让他们自由地扳着手指来进行简单计算,直到这一切熟记于心。

有了这些权威人士的指点,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赶紧“悬崖勒马”,制订了一套更科学的智能开发方案。

对于5以内的加减法只需一个巴掌就能数得清,而10以内的则要两手并用。令我欣喜的是,龙龙很喜欢这种一边听题一边数手指头的游戏,不知道是不是随身携带、拿取方便的缘故。

有了这些小成绩,我又和龙龙一起接触10以内的加减法,这时,家里能利用的小物件通通被我翻遍了,从牙签、小饼干到扣子、小豆子,等等,总之不离一个原则,那就是看起来务必要直观。当然,龙龙的表现也的确很争气。

手势代表的是数字,手指头代表的是数字,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虽说这两个概念相互顺利转换耗费了不少时间,但是当我每次纠正时,感受着龙龙那肉乎乎的小指头时,我就会因此而乐滋滋的。

【说给菜鸟妈妈听】

0~6岁孩子的思维要经历一个从具体直观再到逐渐抽象这么一个过程。当家长教孩子学数数的时候,一定要弄清这一点,明白孩子的思维处于哪一阶段。另外,教孩子学数数也要避免走入一些误区。

现实中,不少家长往往会陷入机械训练、记忆公式的谬误。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他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只局限于表面,他们的思维结构也并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直到有一天,当家长借助生活中的真材实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而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时,他们才会轻而易举地理解和掌握。可以这么说,动手操作才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另外,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数学就是算术。关于这一点,著名数学家陈省声先生早已说过:“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事实上,幼儿数学不仅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还包括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以及时间关系,当然,还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方面的内容,而且这几个方面不但不分轻重,而且缺一不可。此外,数学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这些都是家长在引导并帮助孩子发展数学逻辑智能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如此看来,为了真正地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质,家长可以借助实物,引导孩子从“量”的实际体验再逐渐过渡到“数”的抽象认识,同时,自少到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完成加、减、乘、除的计算,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其次,家长与孩子互动时,要准备能够引起他们思维积极性的材料,像多样性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材料等,这样才能避免亲子互动流于形式。通过上述种种操作,孩子就能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而且也促进了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当然,这对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也是很有利的。

【智慧小博士】

为宝宝做数学智能提升时,家长可以给他们选用一些带有数字故事的画报。比如,“小明的猫生了五只小猫,有两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白色的,另外,还有两只是小花猫,连猫妈妈一家六口都住在小明的床下。”

【亲子小游戏】

生活中,有很多简单易行的游戏对提升宝宝数学智能的效果都非常显著,下面这个《听口令做相反动作》的游戏就值得借鉴。

开始游戏喽:在爸爸、妈妈、幼儿中任选一人喊口令,其余两人做动作。游戏开始时,喊口令的人说一个动作,做动作的人做一个和口令相反的动作,比如,喊的口令是“向右转”,做动作的人就做“向左转”的动作;喊的口令是“踏步”,做动作的人则做“立定”的动作。

再叮咛几句:这个游戏可以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一次游戏后可交换角色继续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