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文物故事
img
img

木子:嘉广集团交通经济频率主持人

钱江鸿: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副馆长

弘一法师《佛说阿弥陀经》抄本,字体工整恬静,脱尘无火,人称“佛体”。它到底有何精妙之处?弘一法师又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

木 子 钱馆长,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李叔同的生平?

钱江鸿 李叔同是我们平湖的骄傲,是宣传平湖文化的第一张“金名片”。李叔同祖籍平湖,出生于天津。他幼年时期接受过国学教育,青年时期加入了南洋公学,接受新学教育,后来留学日本接受了西方艺术的熏陶。他将西方艺术当中的油画、钢琴等带回中国,并在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中推广普及。

李叔同的人生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在他39岁那年,正值壮年,他选择了离尘,遁入佛门。出家以后,法名演音,法号弘一,我们现在尊称其为“弘一法师”。他振兴了南山律宗,所以也被称作南山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在佛学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木 子 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李叔同选择在39岁这个年纪出家?

img

钱江鸿 很多人都在为这个问题纠结。当时他的学生丰子恺归纳: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三层楼,第一层楼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楼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楼是灵魂生活。他觉得他的老师李叔同走过了物质生活,走过了精神生活,是非常有“人生欲”的一个人,所以他来到了灵魂生活的境界。

木 子 李叔同楷书《佛说阿弥陀经》条屏,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钱江鸿 当年弘一法师53岁,为了纪念他的父亲120周年诞辰,他抄写了《佛说阿弥陀经》。因为《佛说阿弥陀经》展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种盛况,他希望他的父亲可以早登极乐。

木 子 这件作品在艺术领域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钱江鸿 弘一法师书写这件作品花了16个半天的时间,每半天就只书写一个条屏,因为书写起来非常费力。这是弘一法师平生留传下来的作品中尺幅最大最完整的一件,也是我们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作品的书法风格是弘一法师后期形成的“弘体”。为什么称为“弘体”?这说明他后期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和他早年的魏碑风格大相径庭,完全褪去了书法的锋芒,我们看到的这种书风非常收敛,非常平静。他的“弘体”风格也是当代人非常推崇的,因为现在很多人讲究佛系生活,他的这种书风正是佛系生活的一种体现,很多人喜欢他的这种书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