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构”

文物“解构”

镇海塔于元代至元三年(1337年)动工建设,前后历经五年,到至正元年(1341年)竣工。当时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形制高,八面七层,高80米,八面朱漆回栏,庄严绮丽。后因台风、火灾等侵害,损坏严重,多次重修。

如今的镇海塔于2006年9月重修,形制未改,保留了宋、元时期的古塔风格,是海盐的风景名胜和标志性建筑。

元代,海盐的海塘大多由泥土夯成,崩坍严重,潮水日渐迫近县城。为保佑百姓免遭灾难,著名高僧梵琦募资建镇海塔,前后历经五年。据说建造之时,用的每一砖都由梵琦顶首跪诵《大悲咒》一卷,其精神感人至深。

镇海塔在建成后的600多年中,历经坎坷。1938年,海盐遭日寇炮火轰击,镇海塔损坏严重,特别是五六层留下了几个大窟窿,致塔身向西南方向倾斜。

2003年8月,海盐对镇海塔地宫进行清理,出土了铜质贴金观音佛像、叶腊石如来造像、玉璧、青铜贯耳壶等珍贵文物。

img

1938年,遭日军炮击后的镇海塔

img

镇海塔地宫出土观音佛像

img

镇海塔地宫出土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