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文物故事
img
img

吴建:嘉广集团新闻综合频率主持人

杨根文:平湖市博物馆馆长

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壮举空前,他的名字出现在一幅发现于平湖的经卷中,经卷记载了怎样的历史?我们是否能从中了解到一个不一样的郑和?

吴 建 杨老师,明郑和款《妙法莲华经》的历史价值体现在哪儿?

杨根文 2002年9月11日,我们对报本塔进行维修,在检查塔刹(天宫)时,发现了这件珍贵文物。我们打开这些文物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这件文物的主人是明代下西洋的郑和。

吴 建 我相信它刚被打开的时候,应该不是现在所展现的这副面貌吧?

杨根文 当时它呈卷轴状,整个经卷卷在一起,存放在一个木制的圆罐中。为了保存方便,我们把它人为地平展开来,展开后它的总长度达到40.3米,宽为10厘米。

吴 建 这幅经卷尺寸这么长,为什么展示的只有这5条呢?

杨根文 这件文物总共有41条,我们展示的是其中5条,主要展示了经卷的头部和尾部。在尾部的最后一条,莲花纹牌里面的款识就证明了这件文物的主人是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

吴 建 这幅经卷所用的纸张质地是不是比较特别?

杨根文 这个纸是明清两代专门用于抄写经书、经文的一种特种纸,我们现在把它叫作磁青纸,它的颜色是藏青色的。

吴 建 这个颜色与金粉相得益彰,看起来特别艳丽。我了解到这件文物是郑和信佛的唯一见证,因此它的文物价值是不是特别大?

杨根文 2003年,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对这件文物进行了鉴定。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几位专家对它的评语是这样的:首先,它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比较长的而且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幅经卷。第二,它的保存比较完整,经书颜色比较艳丽,基本上还是原来的风貌。第三,这件文物与郑和有关联,是我们在全国发现的研究郑和信佛的唯一物证,所以说它的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吴 建 既然有这么大的价值,它是不是在很多地方展览过?

杨根文 这件文物前后展览了十多次,最重要的有两次。第一次是2006年在国家博物馆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特展。第二次是2018年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百件文物话浙江“越地宝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