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构”

文物“解构”

《妙法莲华经》卷原藏于报本塔塔心木边的黄花梨木圆罐中。圆罐有盖,通高15.1厘米,器高12.1厘米,口径12.2厘米,底径10.7厘米。

罐外壁阴刻篆书“法宝”二字,底部阴刻“陆光祖印”“陆基恕印”和“陆钦禧印”三枚印章。

img

经卷为磁青纸质,纵10.1厘米,总长4030厘米,由41条宽100厘米左右的磁青纸粘接而成。

整个经卷7万余字,用赤金书写而成,字体古朴秀丽。经卷内容依次是:舍利塔放光现瑞图、云龙莲华纹牌记、灵山法会图、妙法莲华弘传序、妙法莲华经全文、书写者后序、莲华纹牌记、护法神图像。云龙莲花纹牌记上有“真身舍利无量宝塔”字样。

明宣德七年(1432年),郑和在最后一次航海出发前发起了募捐刻经,刊印《妙法莲华经》“五千四十八部,散施十方”。圆瀞虔诚地用赤金抄录了这部经卷。这也是郑和一生刊刻的众多佛经中,迄今发现的唯一实物。

矗立在平湖东湖边的报本塔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由曾任刑部主事的平湖人陆杲发起建造,塔共七层,取“天地万物之本”之意,名为报本塔。

陆杲之子陆光祖官至吏部尚书,又好佛教,对地方寺院极其热心,“俨然一僧人”。陆基恕为其次子,陆钦禧为其堂侄,分别为三代人。文物专家大胆推测,《妙法莲华经》卷应为陆光祖在南京为官时所得,后带回平湖,几代相传。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报本塔倒塌,次年开始重建。重建后的报本塔为五层八面,通高49.39米,底径8.18米,内径3.58米。1997年,该塔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mg

云龙莲华纹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