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故事


文越:嘉广集团公共频道主持人
徐贤卿:嘉兴博物馆馆长助理
“老嘉兴”可能都知道旧时的嘉兴有“七塔八寺”之说,这七塔当中最高的就是真如塔。它始建于宋代,经过历史的变迁,已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如今,我们只能从真如塔的塔刹,看到它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文 越 徐老师,我们身后就是真如塔刹的庐山真面目,它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的宝贝。那么它的修建过程是不是非常艰辛呢?
徐贤卿 建塔肯定是很漫长的过程,我们看到的塔刹只是塔的一部分。这个塔重建于1659年,而发起建塔的时间要往前推。1651年,有一位叫明句的僧人,他写了一个塔书,就像现在的广告纸一样,上面写着我要告知大家,我现在要建一个塔,其实也不能说建塔,只是重修塔。
我们又从他修建的塔上发现了一个信息,它有三种姓氏说法,就是捐助建塔的三个层次,一个叫鎏金姓氏,一个叫铸铜姓氏,另外一个就只叫姓氏。它们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叫鎏金呢?我们发现塔尖是用铸铜鎏金,大量的相轮都是用生铁铸造的。然后在塔砖上,我们能看到捐助的信息,目前看到最少的只捐了50块砖。多与少,这个跟建塔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是一个心意,但也要有区分,所以我们看到姓氏分了三个层次,把名字刻在哪里也是有区分的。
文 越 塔刹上面那些圈圈,其实除了您刚刚提到的姓氏,还有一些字,它们又代表什么意思呢?
徐贤卿 塔刹中间有七个圈,叫作相轮,上面都刻了“七宝如来”,每一句都是佛教的语言。那时候为什么有大量的人愿意去捐助造塔?这其实跟佛教在明清时期的世俗化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候大量的人信奉佛教,佛教对民众宣扬的是,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奉献出来,就是心诚,会得到善报。所以,人们就把东西拿出去了,也相当于存一些积蓄在塔里面,对他们来讲,只要塔不倒,一整个轮回就永远在这里面。
文 越 刚刚我们说的是真如塔的塔刹,我听说真如塔的塔基好像还没有被发现。
徐贤卿 因为历史原因,整个拆塔的过程只是把塔的主体拆掉了,等于说真如塔的地基、地宫还没被清理过。如果说将来有很好的机缘,把整个塔基清理出来,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样的塔基才能建造出这么高的一个塔,然后我们也能知道明清时期塔基的构成。
文 越 我们也非常期待,希望塔基的发现能够延续真如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