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构”

文物“解构”

海盐张乐平纪念馆收藏张乐平数百幅原作精品,其中就包括《三毛流浪记》部分原稿。

张乐平纪念馆坐落在张乐平的家乡海盐县城中心,馆名由文坛巨匠巴金先生题写。1995年11月10日开馆,2011年12月迁建新馆,新馆占地面积3405平方米,建筑面积1926平方米,2012年2月10日正式开馆。

img

馆内设有序厅、生平展厅、遗作展厅、公共展厅、多功能厅、少年儿童活动区域、创作研讨室、接待室等,馆外树有张乐平与三毛在一起的铜像。纪念馆陈列有张乐平先生遗作和遗物等,用多种形式介绍张乐平先生投入社会和从事艺术创作的历程,配合放映根据张乐平先生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以及多部介绍张乐平先生的专题片。

张乐平从小喜欢画画,进过私立美术学校,1929年开始向上海各报纸投稿,逐渐成长为上海滩颇有名气的三位专职漫画家之一。

目前发现最早的两幅三毛漫画,同时发表在1935年7月28日的上海《图画晨报》。

1935年,张乐平画了一个大脑袋、圆鼻子的漫画儿童人物,随手加了三根头发,起名为“三毛”,并将该体裁定为无文字连环漫画。

三毛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后被改编成电影故事片、木偶片。

抗日战争期间,张乐平参加救亡漫画宣传队,停止了“三毛”的创作。抗战胜利后,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张乐平先后创作了《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等更为尖锐辛辣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被誉为“没有文字的文学巨作”。

img
img